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
“广大配天地”,《易经》蕴含的“乾大坤广”的丰富内容,可以和实际天地的广大相配合、相类似。换言之,《易经》中的“广大”,就是说華写了天地广大的内容和规律,变成了《易经》所说的乾大坤广的原理。
“变通配四时”,注意,“变通”不是上文的“通变”。“变通”即是“穷则变,变则通”,意思是阳发展到极限是“穷”,变出阴就是“通”。“通则久”,阴就可以长久地持继发展。到最后,阴发展至极限才会“穷”,再度“穷则变”,由阴变阳。阳又有无限发展的能力,于是又再“通则久”。《易经》蕴含的阴阳变换原理用来“配四时”,即它与春夏秋冬交替迭运的规律是相类似的,可以互相配合。春夏秋冬的春是阳的开始,夏天是阳的极盛;阳极产生阴,秋天是阴的初生,冬天是阴的极限;阴到极限,阴极变阳,于是又再有春天的产生,四季其实就是阴阳的四个阶段。由阳的初生到极限,再由阴的初生到极限,就和《易经》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阴阳到极限才变向相反之说类似。
初阴是一个状况,阴极又是另一个状况;阳生是一个状况,阳极又是一个状况。岂不是类似春夏秋冬?所以这一句是说:《易经》中阴阳交替变通的规则,就是摹写了地球上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再将之提升而完成的。
“阴阳之义配日月”,即《系辞传》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它是一阴之后又一阳,这个叫“对待”与“流行”。这与日月互相对待,又互相交替,白昼是日为主宰,晚上是月为主宰的交替运行原理和规律是相符合的。因此,《易》所说的阴阳规律,和真正的天地日月运行的阴阳变换、对待流行之理是配合、符合的。这一句是说:《易经》摹写曰月运行变化的规律形成书中所阐发的阴阳之义。
这三句分别从天地、四时、日月说明《易经》的规律是摹写天地的规律而成,即是上文“易与天地准”的另一种说法。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上文所说的乾“大”,实际上就是天“大”;坤“广”,实际上就是地“广”。因此,“广大”可以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是说《易》的“变通”可与天地的“四时”相配。在《易》经中,“变通”是讲变化的,变化有“变”有“通”。在自然界中,四时也在不断更替。春变夏,夏变秋,秋变冬,冬又变春,周而复始,永不停止。这与《易》中的“变通”是可以相配的。
“阴阳之义配日月”,意思是说白天有太阳,黑夜有、月亮,“日月”可以与“阴阳之义”相配。
“易简之善配至德”的“易”,是“乾以易知”的“易”;“简”,是“坤以简能”的“简”。“易简之善”,就是天地的善。“至德”,是至上的美德,讲的是社会的事。因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所以说“易简之善配至德”。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