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智慧 >

《子夏易传》之书及渊源

2023-07-0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智慧

一、《子夏易传》之书及版本

《子夏易传》之书,历代所传闻者,有三焉。其一为刘向、荀勖、张播,《释文》、《集解》及《隋书●经籍志》,所论所征引之书。其书或云二卷,或云三卷,或云四卷。刘向日:“《易传》,子夏韩氏婴也。”(《唐会要》引王俭《七志》所引《七略》)荀勖曰:“《子夏易传》四卷,或云丁宽所作。”(《唐会要》引《中经簿录》)张蹯曰:“或开臂子弓所作,薛虞记。”《释文》云:“《子夏易传》三卷。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弟子,魏文侯师。”《七略》云:“汉兴韩婴传。”《中经簿录》云:“丁宽所作。”(陆德明《经典释文》)《隋书●经籍志》日:“《易》二卷,魏文侯师卜子夏传。”

其二则唐张弧所伪作,有十一卷者是也。《崇文总目》云:“此书篇第略依王氏,决非卜子夏之文。”晁说之《传易堂记》云:“今号为《子夏易传》者,《崇文总目》知其伪。而不知其所伪之人,予知其为唐张弧之易也。”陈振孙曰:“隋唐时止二卷,已残缺。今安得有十卷,且其经文彖象爻辞相错。近用王弼本,决非汉世书。”(《直斋书录解题》)

其三则《四库》、《通志堂经解》(康熙本、 同治本)及《学津讨原》(嘉庆本、景嘉靖本)所载,亦有十一卷之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本又出伪托,不但非子夏书,亦并非张弧书矣。”顾实日:“若《四库●经部.易类》著录《子夏易传》十一卷,则宋以后人所伪作。”(《汉书.艺文志.讲疏》)是《子夏易传》所传闻者三。其第二、第三皆唐宋时所作之赝品,今不取焉。今所论者唯论其第一种耳。此《子夏易传》据诸家所说,殆为汉易当无可疑者。唯此书久佚,至隋时已残缺矣。故《隋志》云:“《子夏传》残阙,梁六卷,今二卷。”至唐时则不受重视,而渐微矣。

《唐会要》云:“开元七年三月六日诏《子夏易传》近无习者,令儒官详定。四月七日刘知几议日:‘ 按《汉志》,易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作传者。至梁阮氏《七录》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然据《汉书》《韩易》 有十三篇,《丁易》有八篇,求其符合,则事殊隳刺者矣。...必欲行用,深以为疑。’司马贞议曰:‘ 按刘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其书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旨趣非远,无益后学,不可将帖五经。’五月五日诏《子夏传逸篇》,令帖易者停。”由是《子夏易传》遂不行于世矣。唐末张弧见《子夏易传》之载于典籍,至唐末不行,遂伪造十一卷之《子夏易传》,以附会焉。(见晁说之《传易堂记》,并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黄云眉《补证》及张心澄《伪书通考》)后此书又逸,南宋末人又重造以附会之。《四库提要》云:“今本又出伪托,不但非子夏书,亦并非张弧书矣。”然则真《子夏易传》,初失于残缺,再遗于不帖五经。又二夺于伪托。是真失其传矣。惟吾人仍可从《释文》、《正义》、《集解》、《汉上易传》、《困学纪闻》等诸书所征引中,得其微言大义于言表。故清儒得从而辑其易说,以存其绝绪于千古。其辑而成书者,则有吴骞义疏本、张惠言之《易义别录》、孙堂之《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本,孙冯翼辑《臧庸述本》(《问经堂丛书》本)、张澍辑本(《二酉堂丛书》本)、黄爽辑本(见黄氏《逸书考》及《汉学堂丛书》)及马国翰辑本。是其版本众多,吾等今日犹可考而原也。

二、韩婴传

《汉书.儒林传》云:“韩婴, 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后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以易征,待诏殿中日:‘ 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不如《韩氏易》深,太傅故专传之。’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涿韩生说易而好之,即更受焉。”王俭《七志》引刘向《七略》云:“《易传子夏》,韩氏婴也。”则婴字子夏,又从此可推知也。《韩诗》与《鲁诗》《齐诗》并称三家,而《韩诗》行于燕赵,在文帝时立为博士,有《韩诗》内外传,其语虽耦殊于齐鲁,然其致一也。今存《外传》。《礼记●经解》云:“絮静精微,易教也。....“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韩生能与董仲舒论而精悍,处事分明,是深于易者也。盖氏本受《孟氏易》,见《子夏易传》之善,乃从习焉,是韩生治易颇为精深,由斯可知矣。

三、《子夏易传》之渊源

宋翔凤云:“《汉书.儒林传》称‘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轩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则当为六国时人,受子弓之易传于燕地,韩婴之以易授人,自必有所传,盖出于子弓,故张璠称《子夏易传》或骑臂子弓所作。子弓之易,又五传而至丁宽,故或以为丁宽作。”盖子夏(韩婴)为燕人,而周丑子家亦燕人,是韩氏之《易》亦或有得于子家也。又其释《易》也,亦有取十翼之文以释之。如元亨利贞,其传云:“利,和也;贞,正也。”此从文言与师卦彖辞之释也。则其渊源于十翼又可知也。

朱子发云:“孟喜、京房之学,其书概见于一行所集,大要皆自子夏传而出。”(《汉上易丛说》)又其论七日来复云:“盖先儒旧传自子夏、京房、陆绩、虞翻者,皆以阳涉六阴极而反初为七日。”(《汉上易卦图》)张惠言则以为《子夏易传》韩婴所作,当必有据。意者出于子夏。惟唐时所存二卷者,非真韩氏书,其文浅近卑弱,不类汉人,殆永嘉以后,群书既亡,好事者聚敛众说而为之也。(《易义别录》)今以《韩氏外传》校之,如《外传》“谦”作“谦”,而《易传》作“赚”。

似张氏之言,亦不为无据。要之,今存《易传》,虽未必真出于韩婴,然其于盂、京、虞、陆有关,此当无疑也。而《汉志》所著录《子夏易传》,则真韩婴之易也。张氏以韩氏《子夏易传》出自子夏,与商瞿之传异。此可备一说。唐时所存二卷,虽不可断为真韩氏之易,然先儒多以此为实,今姑从之。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zh/96939.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子夏易传》周易下经(三)
《子夏易传》周易下经(二)
《子夏易传》周易下经(一)
《子夏易传》周易上经(三)
《子夏易传》周易上经(二)
《子夏易传》周易上经(一)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