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易传 >

老子教孔子天道观(二)

2023-05-24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传

什么是道?天道就是自然而然,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化万物而生生不息,全是气的聚散。有形生于无形,死则返归于无形。人道就是调和顺应,随机适应。这就是大道。

《庄子》所记载孔子向老子学道之事,大大丰富了《史记》记载孔子向老子学道内容不足的问题。请回忆一下,老子向孔子讲了些什么呢?一是“天运”,即讲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说明天道即自然之道,属于自然科学。江林昌先生认为,“仔细分析《老子》书里的‘道’, 都是从太阳循环的角度立义和生发。

其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宇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曰反。’说有这么一个‘物’,在天地之前产生,它独立运行而不改变方向,循环周行而不停息,它是天地之所以得以产生的根源,老子给它定名为‘道'。

‘道’的运行,由近而‘远’, 但远行之后又‘返’回来了。这个‘道’不正是太阳及其循环运行吗?”0二是“天道”,因自然而言人为,倚天道而谈人道,强调人道要法于天道。如《老子》第土十五章说:“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三是“天地”,讲夫人合一,“忘已” 而“人于天”。请参阅《老子》第五、六、七章所说“天地之间”、“天地根”、 “天长地久” 等内容。四是借田子方之口,讲至人道境,阐明天人合一的情景。如《老子》第七十三章、七十七章、八十一章所说的“天之道”、“ 人之道”、“圣人之道”。 郑鸿先生在《老子思想新释》一书中对此有明确归类,读者可以参阅。江林昌先生认为,《田子方》 一节所记老聃给孔子的将话,就是描述太阳所作的阴阳循环运动,“肃肃是清冷的样子,赫赫是盛热的样子。太阳行于天,故赫赫;行于地,故肃肃。由于太阳是在作不断的循环运动,于是产生了阴阳的转化:天上的太阳原是从地底运行而来,故曰‘赫赫发乎地';而地底的太阳则是从天上西降而下,故曰‘肃肃出乎天'。太阳的运行还与月亮的出没相对应,所谓‘日改月化’;结果有了‘消息满虚,一晦一明’的自然景象。世界万物的死生都有此发生,终始循环没有穷尽,即所谓‘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孔子据此概括出著名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五是“知北游”,日“知北于玄水之上”,点出道化的关键在于“水”的气化,气是生成万物的本原,“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正是老子“上善若水”而“几于道”的思想。玄,黑也,北方之色,肾主水,“玄水” 即指北方的水、肾水,这是生命之水,所以老子特别重视这个“玄水”,人们称之为尊柔。其实老子最重视的是天道,是崇阳。强调“万物负阴而抱阳”,称谓“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总而言之,老子讲了一个天道,讲了一个人道,讲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强调人道要法于天道。天道部分涉,及人对自然环境应该如何处置。老子的观点是,大自然是无已(忘己)、无私和无为的,它生万物而不居功。人道部分涉及人与人如何相处。他主张牢守中坚(《老子》 第五章)。关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则强调人道法于天道,依顺自然之道。老子的这一观点深深地影响了孔子晚年的思想,这全体现在《易传》之中,陈鼓应先生在傷传与道家思想〉》一书中言之详尽,读者可详细参阅。

庄子作为老子的再传弟子,对老子思想有继承也有发挥,所以人们把《庄子》 一书列为道家作品,称老庄为道家学派。可是,孔子亲自向老子学过道,受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就不能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吗?孔子作《易传》写进一些他所接受的老子道家思想,难道就成了道家作品?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这可从马王堆出土帛书《易》 得到证明。帛书《要》里记载:

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尚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察也,吉凶之[门] 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勿(物). 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勿(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摘曰产。产道穷焉,而产道焉。益之始也吉,亓(其)冬(终)也凶;损之始凶,亓(其)冬(终)也吉。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意,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之于天地也,此胃(谓)《易》道。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有) 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又(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故《易》之为书也,一类不足以亟之,变以备亓请(情) 者也,故胃(谓)之《易》。又(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尽称也,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诗》、《书》、《礼》、《乐》 不读百遍,难以致之。不问于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繇一求之,所胃(谓)得一而君(群)毕者,此之胃(谓)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得失矣。

请看,孔子在这里讲的是不是天道自然观?是不是讲人道要法于天道?这与孔子《象传》 释损卦曰:“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释益卦日:“益, 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是不是吻合一致?能说这是道家作品吗?不是,这是地地道道孔子儒家作品。所谓“与时借行”, 即与春夏秋冬四时偕行也。所谓“损刚益柔”, 即损阳益阴,指秋冬也。所谓“日进无疆,天施地生”,指春夏也。

依汉代“卦气”说,益卦居正月立春“东风解冻”、“蛰 虫始振”之后,敞“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损卦居七月立秋后“白露降”、“寒蝉鸣”、 “天地始肃” 之际,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正如《杂封》所说:“损益, 盛衰之始也。’

孔子得到老子的真传,其核心内容有三:其- -是前文说到的“道法自然”。其二是“无为而治”。孔子说: “《易》无思也,无为也。”(《系辞传》) 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颂扬大舜无为而治的精神,就是主张无为而治。如何达到无为而治呢?就是任用贤者。《大戴礼记.主言》说:“昔者舜左禹 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董仲舒说舜“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汉书.董仲舒传》)刘向说:“王者劳于求人, 逸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郑玄说:“孔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言任贤故逸矣。” 恭己,就是强调自我修养。正南面,就是正坐君位。人称孔子为“素王”。孔子早年四处奔走为做官,是有为而治。五十岁向老子学道和“五十以学《易》” 以后,懂得了无为而治的道理,于是就认真教学, .造就七十二贤人,以辅国君治天下,以达到他尊舜无为而治的目的。其三是贵柔。《论语.雍也》 说: ““知奢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罕》 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对此(孟子●尽心上》说孔子“观水有术”,《街子》 记裁了孔子的观水之术。《荀子.宥坐》说: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日:“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日:“夫水, 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沈沈乎不湄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鲜絮,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王制》又引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参见 孔子家语》)孔子为什么要观水及重视水呢?因为“水几于道”,水中含有他所追求的道德原则。孔子并将这种“贵柔”精神贯穿到《诗经》三百篇中,因此儒家学者才能从《诗经》中概括出诗教的原理是以“温柔敦厚”为本的精神。而且这也是孔子大力以身作则推行的“温良恭俭让”精神,如《礼记.经解》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 教也。其后发展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和中庸、叶舒宪先生说“中庸如水”,甚至“中和”都是水的哲学。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677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老子曾为周朝的史官,精通周易
老子教孔子天道观(一)
孔子学道:学先王之道、问道老子
孔子作《易传》:文献与考古记载
孟喜易学的师承关系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天道的构建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