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元法是我国先民的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发明,据说上古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共配成六十组,以之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在战国秦汉时期新天道与新占术构建的思潮推动下,干支学也在不断与其他方术或思想观念相结合,体现了数术融合的趋势。前文已引述,早在墨子的生活年代,已出现五行与天干的搭配模式。《管子·五行》篇认为国家的行政管理,应当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将一年分为“甲子木行御”“丙子火行御”“戊子土行御”“庚子金行御”和“壬子水行御”五个阶段,分别以相应的方式进行管理。说明干支与五行的结合更加紧密。
秦汉以来,在“大一统”观念的影响下,阴阳五行学说进一步合流,人们以天干、地支与五方、五行相配,以表达更为复杂的天道观,《淮南子·天文》提出了“土王四季”说:
甲乙寅卵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戌己四季土也,庚申辛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
即,将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寅为孟春,卯为仲春,辰为季春;已为孟夏,午为仲夏,未为季夏;申为孟秋,酉为仲秋,戌为季秋;亥为孟冬,子为仲冬,丑为季冬,分别取四个季月的后十八天配土行的时间,这样土功在一年四季都得运行,故谓之“土王四季”。如果我们再将干支按照奇偶、阴阳的属性分开,与五行搭配,其搭配关系如下表所示:
《京氏易传》卷下曰:
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陆绩注:“乾坤二分,天地阴阳之本,故分甲乙、壬癸,阴阳之始终。”)震巽之象配庚辛,(陆绩注:“庚阳入震,辛阴入巽。”))坎离之象配戊己(陆绩注:“戊阳入坎,己阴入离。”)艮兑之象配丙丁。(陆绩注:“丙阳入艮,丁阴入兑。”)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天地若不变易,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惟变所适。
按照陆绩的注,可以得出京房易学八卦纳十干的模式:
可见其搭配的基本原则是阳卦纳阳支,阴卦纳阴支。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一是周易经卦有八而天干有十,如何处理二者对应关系的难题?京房的处理是在把八卦和十天干分为阴阳二类的基础上,将天干的首两位甲乙和末两位壬癸分别与乾坤相配,按照陆绩“乾坤二分,天地阴阳之本,故分甲乙、壬癸,阴阳之始终”的解释,此举的意义是体现了阴阳二气在十干上的一个有始有终的变动过程。陆绩的解释,揭示了京氏易学在八卦纳十干问题上试图构建的哲学理论,是符合京氏原意的。
二是八宫卦中六子的顺序,京房是按照长、中、少的顺序排列的;而其在纳干的时候,却是按照由少至长的顺序,这样搭配的依据是什么呢?关于京房以卦爻纳干支的意图,卢央指出:
京房要建构的是一个具有客观性而且是可操作的系统,因此要将干支五行系统地引入其八宫卦体系中。他以为干支五行与天地宇宙情况更加相符,而且对事物的解释和对吉凶的推测有一种内在的机制,不依赖于个人对卦爻辞或卦象的主观的看法。如果干支五行机制得以顺利地纳入八宫卦中,那么就建构了全新的易学体系。
笔者认为,京房之所以将六子卦按照由少至长的顺序纳人干,当是出于对八卦、天干所象征的阴阳意义的考虑。我们看“坎、离”二卦,
六子卦中,坎离发挥着尤其重要的意义。《京氏易传》卷下曰: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三者东方之数,东方日之所出,又圆者径一开三也。四者西方之数,西方日之所入,又方者径一而取四也。言日月终天之道,故易卦六十四分上下,象阴阳也。奇偶之数,取之于乾坤。乾坤者阴阳之根本,坎离者阴阳之性命。
可以看出,京房将坎离二卦提高到了“阴阳之性命”的哲学高度,天地之道,正是坎离之象—日月不停运动的结果。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