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引而伸之”,“引”就是引长、拉长,“伸”就是伸展。将这个三_的“经卦”引长、伸展。什么叫引长、伸展?即是再增加它的爻数也就是说由三阃卦扩展,增长成为六画卦,就叫作“引而伸之”。这个“伸”字,高亨教授解得很好,他认为这个“伸”字,和“申”相通。“申”在文言文中,有“重”的意思。我们古代有所谓“申命”,凡是宣布命令,一定要重复说给人听,因为只说一次,别人或者听不清楚,或者记忆不深。你要重复将命令说给人听,人们才会知道。因此,凡是身为教师,教授的内容比较重要,一定啰唆重复,这是不得不如此的。“引而伸之”,指引申它、重叠它,即是重卦。
“触类而长之”,这句话令人头痛。“触”就是接触,指两样事物在一起,互相联系、接触。“类”字可解释为同类。第一,同类就是指卦爻或卦象,或者卦辞所说的亊物,都只是个别、特殊的亊物,但我们由个别、特殊的事物,将它引申推及同类的亊物。即将个别、特殊的事物,例如由个别、特殊的男子,推广到所有男性这个类别之内。其他如猫类、狗类、动物、植物等,都可归为某一类域。于是在个别、特殊的一个人变成广泛的人类,由特殊一块石头推广为石类。卦爻“触类”的时候,就由特殊的亊类,将它引申到讲述同类亊物。“而长之”,“长”就是增加它、扩展它。这就是说有了卦之后,卦里有象,由这个象推广为类象,便可引申出更丰富的内涵和意思,就叫作“触类而长之”,古人这样解释,是有道理的。
第二个解释就是说,既然说到“类”,即是同类、共同性质、共同做法。上面的一句是说将三画卦引申变成六画卦,这一句就应该用同样的引申方法,来令这个卦爻增加。怎样增加呢?例如朱熹就说依此类属增长扩展,一卦可以变成六十四卦。怎样一卦变成六十四卦?各位想想,例如
乾卦每一个爻都可以变。它的初爻变阴,就是姖卦;第二爻变阴,就是
同人卦;第三爻变阴,就是
履卦;第四爻变阴,就是
小畜卦;第五爻变阴,就是
大有卦;当上爻变阴,就是
夬卦。如下图:
一爻变,你已可以得出了另外五个卦。两爻变又何如?三爻变又何如?四爻变又何如?五爻变又何如?六爻全变,就变成
坤卦。于是,一个卦由于每爻都可以变,结果得出共计六十四个不同的卦。由于这六十三个卦都是从乾卦变出来的,因此乾卦的性质就分陚于这六十三卦中,所以这六十三卦和正常的六十三卦的性质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乾卦既可分成六十四卦,其他六十三卦每卦亦可以分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乘六十四卦是四千零九十六卦。如果将《易经》的六十四卦变成四千零九十六卦,便可以解释四千多个不同的事例。其实我们人类的事例有没有这么多?我看古代一定没有,我们今天相信也不一定有,因此是足够有余的。
“天下之能事毕矣”,“天下”就是天下的人,“能”就是能够,“事”就是事情,指天下的人能够做的亊情和能够有的亊情。这句是说我们人类能够有的事情、人类能够做的事情“毕矣”,“毕”就是全部包括在卦爻之内了。
由于“触类而长之”很难确定其意义,朱子这样的解释虽然有根据,但是否符合原来《系辞传》的意思,这点我们不敢说。朱子的解释是根据汉朝一本叫《焦氏易林》的书,传为焦延寿所著。这本书题名的作者焦延寿是汉朝易学大师,但是否真是焦延寿所撰我们不知道,也可能只是后人托名所撰。这本书就将《易经》的六十四卦扩展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一卦、每一爻的文字都写得非常美妙,文学上很有价值。它以很精要的文字来说明每一卦、每一爻的吉凶,比起《易经》的文字,清楚多了。因此,这是一本《易经》的重要副产品。如果研究《易经》有暇,可再读读这本书。由于这本书说的易象特别多、特别精彩,我上次提到的尚秉和先生,他研究《焦氏易林》时,从中找到很多对研究《易经》有帮助的“象”。因此,尚秉和替《焦氏易林》做了注解,叫作《焦氏易诂》。以前这本书很难找,很多搞高级术数的人士念念不忘想购买它。现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中华书局都有影印本,钱世明先生甚至将《焦氏易林》全部翻译为白话文,并加以解释、诠说,分作几册出版。各位有心学习术数,可买华夏出版社附有内话翻译的这本《易
林通说》。
朱熹认为《焦氏易林》受到《系辞传》这句话的影响,将一卦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变为四千零九十六卦。但是如果我们照文字表面意义解释,能否说其意是指三画卦重叠成六画卦,再根据这个方法重叠,六画卦重叠六画卦,就变成了十二画卦呢?有一本研究《易经》非常重要而且是必读的参考书《
周易折中》,李光地在按语中,就有勇气大胆地首先提出:“六十四卦变为四千九十六卦之法,即如八卦变为六十四卦之法。画上加画,至于四千九十六卦,则六_者积十二_矣。……如此则足以该事变而周民用,故曰:‘天下之能事毕。’”据此则这句话应该是说重叠成为十二画卦,这样“天下之能事毕矣”。三両卦说得不清楚,六画卦就能够说得清楚,再重奋为十二闽卦就非常清楚。尤其是我们今天了解电脑的位元,知道位元数愈多,电脑就愈精密。六位元不够用,就十二位元、一百位元、一千位元、一万位元,于是宇宙万事万物都能够包罗在电脑中。所以这种说法至少是发展原义,即使他歪曲原义,也是伟大的歪曲。不过,虽然《周易折中》是权威注解,但严谨的学者都不敢跟从李光地的说法。
清朝民间的秘密宗教所发展的《易经》则是九爻而不是十二爻。注意,凡是秘密宗教与儒释道都有密切关系,《易经》是他们最崇拜遵从的经典之一,所以他们一定懂《易经》,于是将之扩展到九爻。可惜因为他们的学问较差,九爻的《易经》不伟大。今天如果找到伟大的学者共同创造十二爻的《新易经》,更能弥纶天下之理。但需不箔要呢?不需要!六十四卦已经足够,因为《易经》说的是以简驭繁,亊情愈繁复之时,《易经》就愈简单。如果是你繁复,我跟着繁复,那是只懂得跟着别人走,而不懂得《易经》的最高精神就是“易”和“简”。所以一般学者不跟从,是有道理的。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这是筮的第三个步骤。“揲”是动词,数的意思。“揲之以四”,即四个四个地数。具体地说,是将分为两部分的四十八根蓍草,四个四个地数。数过的蓍草就拿出去。数完一部分,再用同样的办法数另一部分。每一部分都会有一个余数。余数不是一就是二,不是二就是
三。如果刚好数尽没有余数,就可将余数视为四。这一部分若余四,则另一部分必然也余四;若余三,则另一部分必然余一,若余二,则另一部分必然也余二;若余一,则另一部分必然余三。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四象”。宋人画二(老阳)、二(少阴)、二(少阳)、::(老阴)来表示,是对的。《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筮法实际也是这样。“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讲的就是“两仪生四象”的意思。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