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易传 >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

2015-06-03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传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策”是蓍草特殊的名称,凡是一根蓍草,就叫作一策。乾、奇、阳的策数,是二百一十有六。根据占筮方法运算到最后,得出四个可能的数。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合计共三十六策,三十六策用四来除得九,那就叫作“老阳之数”。但这个老阳之数“九”,在揲蓍求卦的过程中,实际它是三十六策。因此,阳爻的老阳策数就是三十六。每一爻是三十六,六画的乾卦是六爻,六爻乘三十六,就是二百一十六策。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而老阴的策数,运算得出来的数据是二十四。如果二十四乘六,那就是一百四十四策。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天地之数的混合,就是二一六加一四四,正是三百六十。因此,他说“凡”,这个“凡”就是总计,总计天地之数是三百六十。我们已经说过,如果用真正的一年,即二十四节气来计算,它应是三百六十六日不足,只是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古代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三百六十六”这个数据,是《尚书•尧典》上说的。《书经》是记载中国远古至周初历史的五经之一,它的第一篇是《尧典》,记载了帝尧治理国家的法则。有关古天文历法,《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旬”是十天,意思是一周年就是三百六十六日。可能最初的计算数据不准确,所以得出三百六十六日。如果我们用月亮即朔闰历来计算,一周年就是三百五十四日有余。三百六十六日多了,而三百五十四日又少了,将这两个数据平均,就是三百六十。这就是中国说一年是三百六十日的原因之所在。甚至后来最严谨的天文历法的运算,也是以三百六十作为周天的。这里说天地的策数,就等如一年的日子。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天地的策数,背后是以天文历法为根据的。
 
“当期之日”,“当”就是正当、相当于。这个“期”字,就是指真正的一年。一周年,就叫作一个“期”。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关于“大衍之数”,通行本《周易•系辞传》为“大衍之数五十”。京房为之解释说:“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这是以日、辰、宿之数来解释。马融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这种说法是将北辰、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凑成五十。荀爽说:“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这是以卦爻拼数来解释五十之说。郑玄认为:“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便得出五十。王弼则以为:“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等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朱熹《本义》说:“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h而得之。”这个解释也不对。
 
我认为,通行本《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一句有阙文,原文应是“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后来在传抄过程中脱失了“有五”二字。事实非常明显,上文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至“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大段文字,正是为这个“大衍之数”所做的说明。即于数来说,这个“五十有五”是天地之数;于蓍来说,这个“五十有五”是“大衍”之数。否则此“五十”为无据,而前面一大段文字为剩语,此必无之事。正因为“大衍之数”即是能够“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的“天地之数”,也就是五个天数与五个地数的总和,所以,它应该是“五十有五”,而不是“五十”。
 
对这个问题,我在1939年写的《易通》一书,就已经阐述了,并指出汉魏唐宋诸《易》家所释“大衍之数五十”之非。当时曾得到高亨先生认同。但时至今日,海内谈《易》之书如汗牛充栋,而“大衍之数五十”之误却仍然如故。尽管我于1956年又写成《易论》,1985年写成《说易》,1987年写出《周易讲座》,1989年写出《周易全解》等论文或书,都曾反复予以指明,但识得此误者仍是寥若晨星,因此,本书只好再次予以说明。
 
好在我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发掘上,有了新的进展。他们在古书中发现识得“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者,不自我始。
 
我的学生郭守信(现为辽海出版社编审),在1986年整理《八旗文经》一书时,就见到清人有识得“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者。如纳兰成德在《易九六爻大衍数解》文中就曾说过:“又如,‘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先儒曰:‘数所赖者五十。’又曰:‘非数而数以之成。’是说也,予尤疑之。夫数贵一定,而曰‘所赖五十’、‘非数而数’,不大诞谬哉?尝深思而断之曰:此脱文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数正五十有五,故乾坤之策始终此数。《系辞》明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五十有五岂不显然?而何独于此,灭其五数,以另为起例哉?”
 
从我学习过的另一学生郭鸿林(现为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则于清人书中得知宋人陆秉也有关于“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的解说。其文为:“陆秉此脱文也,当云‘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盖‘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正五十有五。而用四十有九者,除六虚之位也。古者卜筮,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蓍而六爻焉。如京房、马季长、郑康成以至王弼,不悟其为脱文,而妄为之说,谓‘所赖五十’,殊无证据;又曰‘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此语尤诞。且《系辞》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岂不显然哉!又乾坤之策自始至终无非五十有五数也。”郭鸿林就此曾撰写《评宋人陆秉对〈周易〉“大衍之数”的解说》一文,发表于《周易研究》1992年第1期上。
 
而郭守信在这个问题上于清人宋人的解说,意犹不足,又穷索古书,有幸于史籍中查找到明言“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之文者。如《旧唐书•礼仪志二》载唐高宗就明堂规制所下的诏书中,就有“堂心八柱,各长五十五尺。按《河图》,八柱承天,故置八柱。又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故去地五十五尺。耸兹八柱,承彼九间,数该大衍之规,形符立极之制”之文和“檐,去地五十五尺,按《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故去地五十五尺。所以拟大《易》之嘉数,通惟神之至赜,道合万象,理贯三才”之文。这一篇诏书中关于明堂之制涉及的数字,有依《河图》者,有依《周易》者,有依《尚书》者,有依《月令》者,有依《周礼》者,有依《汉书》者,有依《道德经》者,有依《礼记》者,有依《史记》者,有依《文子》者,有依《庄子》者,有依《淮南子》者,等等,用意是在说明明堂规制数出必须有据,以为国典,则拟诏之人断不敢误写。是隋唐之时,必有“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的《周易》传本存在,且为官方所本。这于《通典》卷四十四于“堂心八柱,长五十五尺”句下杜佑注“按《河图》八柱承天也,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以为柱之长也”和“四檐去地五十五尺”句下杜佑注“大衍之数五十五”,可以得到证明。因而撰写了《周易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辨》一文,为《辽宁教育学院学报》刊发。
 
我的学生陈恩林(现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在这个问题上还做了通检,对自汉魏以来诸《易》学名家对“大衍之数”的解说进行了全面的评析。1997年为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撰写了《关于〈周易〉“大衍之数”的问题》论文,由《中国哲学史》杂志刊载于1998年第3期上。该文从两个方面予以论证:其一是论证了“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指明了今通行本《系辞传》所说的“大衍之数五十”实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之误;其二是论证了汉魏以来多数《易》学家,如汉郑玄、魏王弼、三国姚信、董遇、庾翻、唐崔憬、李鼎祚等人也是承认“大衍之数”是承“天地之数”而来,从而使京房、马融、荀爽以及朱熹的穿凿之说不攻自破。论证坚实,证据确凿,不可更易。至此,还“大衍之数”为“五十有五”可成定论。及门诸君的努力,使我暮年心喜,叹为后继有人,故附记于此,与读者共享之。
 
“其用四十有九”,是说占筮的时候只用四t九根蓍草。为什么这样做呢?过去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姚信、董遇、王弼、朱熹、姚配中等曾作过种种解释,但他们或牵强附会《图》、《书》,或杂以《老》、《庄》,或凭臆穿凿,皆毫无根据。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深意。用四十九根蓍草,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之后,能得出七、八、九、六这四个数字。如果五十五根蓍草全用,就不能得出七、八、九、六这四个数字,就无法成卦。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56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孔子作《易传》:文献与考古记载
《中庸》《易传》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中庸》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是谁写的?前人关于《易传》著作年代
《子夏易传》中的相应说
相应说 :《易传》中的相应感应说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