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文化体与记事体,《周易》的记事辞是记事体的滥觞,但因为其中很少提到人名、地名,所以前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全书明载有古人姓名的只有三个例子: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既济》九二)
帝乙归妹。(《泰》六二,《归妹》六五)
箕子之明夷。(《明夷》六五)
但是经过近些年来的考证,陆续的有所发现。例如:
丧羊于易,无悔。(《大壮》六五)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呲,丧牛于易。(《旅》上九)
王国维先生考证,引《大荒经》:“有易杀王亥取仆牛”,和《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夫有扈,牧夫牛羊?”认为“该”就是“王亥”,也就是“丧羊于易”的主者,而“有扈”就是“有易”,也就是《大壮》和《旅》两卦中的“易”。
郭沫若先生又发现有五处用“中行”,认为“中行”是晋国荀林父的官名,他的后人就用这个官名为氏,因此对《周易》的时代有了新的意见。虽然这个说法很有力,但是我们还是相信不至于这样晚,《周易》“卦爻辞”大概不是一时的作品,“中行”各条或许是后人加进去的材料。还有两条有关记事“爻辞”的解说,是笔者个人的意见,姑且写在这里。
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随》上六)
“拘系”的“系”与“维”字同义。《诗•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系之维之,以永今朝。”“系”与“係”通,《毛传》:“维,系也。”这里若将“维”训作“拘係”的意思,似乎不能贯通。但是《周易》的记事,往往非常简略,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记载对看,就可以明白。《左传》文如下:
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
因此知道“乃从维之”就是诸侯皆从之囚的意思,“王用亨于西山”,自然是指文王祭于西岐的故事了。此外还有一条: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大壮》九三)
旧说将“壮”训作“戕”字,是杀伤的意思;“罔”字无说。其实罔就是网的古字。《史记•殷本纪》,有关于汤的一段记载,疑此一爻是指汤的故事。《史记》原文如下: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之德至矣,及禽兽。”
疑《大壮》的“君子”是指汤而言。这段故事,在《吕氏春秋•异用》篇中也有,文字略有不同;可能《史记》抄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采自古代的传说。
提到古代的记事体,很快地就想到《春秋》。将《周易》的记事辞和《春秋》的文体比较来看,有许多地方非常相似。《春秋》的内容主要的是戎与祀,而《周易》的内容也是偏重戎与祀的。例如“亨”与“享”字,在《周易》中出现六十多次;在金文里,“亨”与“享”是一个字,都是祭祀的名字。②《周易》中“亨”字出现三十八次,“元亨”出现十一次,“小亨”出现两次。“亨”、“元亨”、“小亨”是祭礼大小的分别。六十四卦中有六十多爻提到祭礼,平均每卦有一次,可见《周易》偏重祀的记载。
至于战争的记载,几乎每卦都有,“征”字凡十四见,是明显的战争记载。此外还有“孚”字,也有三十多处。旧训作信,但是有些地方训作“信”实在不能贯通。例如: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夬》“卦辞”)
“夬扬于王庭”是解说《夬》卦,与占断辞有关,容下面解释。此处“孚”字训作“俘”字。全卦辞就自然贯通,意思是说俘虏喊叫而发生危险,应该约束自己的城邑,不利于出兵。旧说将“孚”字作“信”字解,原义反倒不显了。
还有一点极其重要,就是《周易》的占断与《春秋》的褒贬有关系。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中》有下面一段话:
亨有小亨,利贞有小利贞。贞有贞吉、贞凶。吉有元吉,悔有悔亡,咎有无咎。一字谨严,甚于《春秋》。
他的意思是说《周易》的吉、凶、悔、吝,至少与《春秋》褒贬一样的谨严。因为古代史与巫职责不分。占者将占验记下来以后,往往表示自己的意见,于是有了占断辞。所以占断辞一方面是占卜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是记载者自己的意见。《春秋》的褒贬虽多出于后人的解释,但是我们相信,古代的史官也和筮者或卜人一样,根据记载的事实而加以褒贬的意见。《左传》的“君子曰”的体裁,就是这样产生的。筮者或卜人的占断,往往是主观的意见,虽然是同样的象或数,可是因为解释不同,占断的结果也就有异。例如《无妄》六二云:“不耕获,不窗畲,则利有攸往。”而在《礼记•坊记》中云:“易曰:‘不耕获,不菌作畲,凶。’”两者的占断辞就不相同,一个是“利有攸往”,一个是“凶”。前者的占断辞是积极的指出方针,后者只是消积地阻止行动。
《说文系传》上又说: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
这一段话将“夬扬于王庭”一句话加以发挥。这句话前面已引过,是《夬》卦的“卦辞”。夬就是“决”的意思,也就是说造书契的原理是由《夬》卦推演出来的。过去解释认为“夬”与“契”同音,所以说造书契是取义于《夬》卦,这是从声音一方面的解释。但是从意义方面也可以解释,就是利用占断的方法可以宣明教化,因为占断就是“决”的意思。《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可以说都是占断的演变,不过是从占断发展到批评而已。《周易》的占断影响中国历史,向主观的历史发展,这点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sp/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