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象传 >

周易《象传》中的“大象”概述

2013-08-3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象传

周易《象传》中的“大象”。《周易》的《象传》有“大象”与“小象”之分。“大象”每卦只有一条,是孔+对一卦易理的发挥和应用。“小象”每卦有六条,是解释爻象爻义的。“小象”与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不去说它。“大象”的用语十分规范,六十四卦全是一样的句式。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一句指出上下两象及卦名,后一句指示君子观此卦应做什么和怎样做。“大象”的主语有时称先王,有时称后,大多是称君子,都属于统治阶级。这也说明《周易》不但为君子谋不为人小谋,更为统治阶级谋不为百姓谋。就内容说,凡称先王称后的,皆属于政治性的言论,称君子的则有的是政治性的,有的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关于道德修养的是以下这些: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蒙》: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小畜》: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大有》:火在上天,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颀天休命。

《蛊》: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临》: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大畜》: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颐》: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大过》: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坎》:水涪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咸》: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恒》: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大壮》: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晋》: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家人》: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睽》:上大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蹇》: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益》: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升》.•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震》:涪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渐》: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节》: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小过》: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既济》: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以上讲君子修养问题的“大象”竟达29卦之多,几占全部64卦的一半,足见此问题在《周易》里的重要地位。下面对这29条“大象”的内容做简要的分析。

首先,只要我们仔细考察一下29条“大象”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它们强调的,与《论语》记载之孔子言论完全一致。我们还看得出,“大象”是作者学习这一卦之后的深刻体会,由天道联系到人道,给后世用《易》者指出一条应用的方向。谁能做出如此深刻的体会,而且认识与《论语》一致,这只有孔子办得到。由此可见,古人说《易传》是孔子作,确实不无道理。

再者,这29条“大象”对君子精神修养问题讲得极全面,儒家学派最为重视的一些东西它几乎一一涉及到了。例如反身修己的问题,是儒家关于君子人格修养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里首先提到。《蹇》卦“大象”明确讲“君子以反身修德”,《震》卦“大象”讲“君子以恐惧修省”,其余29条"大象”所言无不是反身修己,恐惧修省的具体表现。可以认为,反身修己是《周易》也是儒家学派人生论的核心思想,有关君子人格修养问题的一切方面无不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修养的问题实质是修己的问题,绝对不是修人。修人不修己的人就是道德卑劣的小人。君子与小人的道德界限归根结蒂划在能否修己这一点上。君子在与小人的关系上也要坚持修己不修人,只是君子要“远小人,不恶而严”(《遯》“大象”),与小人严格划清界限,不与之同流。既然人人都修己不修人,那末修己就必须是主体的自觉意识,自觉行为。因为精神修养是君子自觉修己的过程,而且是长期的甚乃一生的事情,所以《乾》“大象”提出“自强不息”的要求。又因为君子修己的过程实质上是正确解决自我与人与物与社会人群的关系问题的过程,所以《坤》“大象”提出“厚德载物”的问题。“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君子精神修养的两大基本原则、目标,也是修养过程的两大基本内容、方法。《周易》所讲的一切修养问题都在它们的函盖之下。

在《周易》这里,君子修己只是初级的目标,更高级的目标是济世化民。《乾》九二“小象”说“德施普也”,《乾•文言传》释九二爻辞说“德博而化”,已经指出君子修德的终极目的是普遍施及天下百姓,使民众都受到德的化育。《论语•雍也》记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尤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替,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认为博施济众,须是德位兼具的人方可做到。一般的君子有德无位,应自眼前身边做起,能够立人达人就行了。但是孔子并未否定君子的最终目标应是博施济众。犹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足下是方法,千里之行才是目标。《蛊》“大象”的“君子以振民育德”,《临》“大象”的“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渐》“大象”的“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说的全是君子不仅要自我修德,还要以德教民,以德化民。《渐》“大象”所云“居德善俗”(贤字疑衍)恰是指明君子之修养包括修己与善俗两方面,既要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须努力改善社会风俗,二者皆非一朝一夕事,须长期渐进。

修己与善世,基本的是修己。《周易》“大象”关于君子修己问题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有些是极重要的。《小畜》“大象”提出“君子以懿文德”的问题。文德,仪表、气度、言语之类,指细行小德而言。细行小德君子也不容忽视。大德乃小德积累而成。即使是外部仪表也是重要的。《大畜》“大象”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提出了学问与道德的关系问题。道德由学而至,由学而大,多多学习前贤往哲的言行,道德乃由之而养成。道德得之于学问,学问须落到道德上。这是懦家的一贯主张。《乾•文言传》的“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论语•子张》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都说道德的根基在学问。学问解决认识问题。认识问題解决了,养成了道德意识,然后方可见诸实行。

君子修己还有个分辩善恶是非的问题,是非要淸楚,善恶要分明。《大有》“大象”说君子以遏恶扬善”。提出了君子对于善恶的态度问题。遏恶扬善,首先须识别善恶。善易识,恶难别。恶往往表现为善。这伪善最难别亦最须别。孔子、孟子都特别强调过这个问题。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又说广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孟子说这种一乡皆称原人的人最恶,“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实际是最有害的德之贼,必须揭穿它,憎恶它(《孟子•尽心下》)。《周易》虽未言及乡原问题,但是遏恶扬善这一道德原则最早见于《周易》。《遯•大象》的“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也是别善恶的问题。懦家讲“仁者爱人”,是一般性原则,落到具体的人身上,则有憎有爱。憎恶人爱善人是一致的。所以君子对小人要远之制之,纵然一时不能制,也务必与之严格分清彼此,不可合流。君子自身如何对待善恶问題,更是重要的。《益•大象》说君子自己应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善的,自己要学。自身之过错,自己要改。这正是孔子的思想,也是颜回的过人之处。所以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周易》多次强调君子之言行问题。尤其言语的问题讲的更多。《文言传》讲过,《系辞传》也讲过。《系辞传上》说,“言行,君子之枢机”广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还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意谓君子言行影响至大,务必谨之慎之。《颐•大象》讲“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也是慎言之谓。孔子最知言行之重要,他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君子对己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对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家人•大象》进一步讲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的问题。君子须慎言,既言之,则须有物。君子须谨行,既行之,则须有恒。什么是言有物行有恒?孔子论及君子有tt九思”时说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孔子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这是说,君子做到言有物行有恒,须做到忠信笃敬四字,而做到忠信笃敬四字须有极深刻的修养功夫,必于此念念不忘,刻刻皆然,不须臾离。积久如此,则言可有物,行可有恒o

“惩忿窒欲”是君子的重要修养。感情冲动失控,往往因小事而坏了大事。“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是也。后世君子莫不以为戒。苏轼《留侯论》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所云正是惩忿的意思。窒欲,控制私欲,摆正欲和义的关系。“食色性也”,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人不能无欲,儒家从来不是禁欲主义者。《周易》言窒欲,主张人应控制私欲,使之适合时宜。《孟子•告子上》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又说一箪食,一豆篥,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是“窒欲”精神的具体化。孟子把生与义尖锐地对立起来,是极端的举例,意谓人能做到舍生取义,控制其他的欲便不是问题了。

《困•大象》说“君子以致命遂志”,在《论语》里孔子称为“杀身成仁”。二者的字面意义略有差异,而意向却是一致的。“杀身成仁”是“致命遂志”的具体化。《周易》“致命遂志”的提法乃儒家“尚志”思想的源头。志,其实就是所谓独立人格。有人说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压抑人性,泯灭独立人格,是肯定错了。中国哲学之道家儒家都极重视独立人格。不过二者追求的独立人格的内涵不同,现在我们不去说它。懦家是肯定人各有志的。志代表人的人格,它比生命更重要,必要时生命可以舍却,志却不可丢。《论语•子罕》记孔子说广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卫灵公》记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主张极明确,人各有志,志不可夺;人可舍命,不可夺志;必要时,志须用生命保卫。这“致命遂志”、“杀身成仁”的思想使多少人成为伟大的志士仁人,成为民族的精神脊梁。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以上讲了《乾》《坤》两卦和《象传》之“大象”关于精神修养的主要观点。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xz/579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小象传》(五)
《小象传》(四)
《小象传》(三)
《小象传》(二)
《小象传》(一)
《大象传》内容介绍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