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房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十二地支纳入八卦之中,目前主要的观点是“隔八生律法”。按照卢央的解释:以律起于黄钟子位,当乾之初九,历丑寅卯辰巳午未八位,得律中林钟,当坤之初六。又从未位起,历未申酉成亥子丑寅,得律中太簇,当乾之九二。依此类推,求得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分别对应子位乾初九、寅位乾九二、辰位乾九三、午位乾九四、申位乾九五、戌位乾上九。而六吕之生,则由坤初六起于未,律中林钟,按照“天左旋,地右动”的原则,当右旋,与六阳律相反方向运转。由未起,历未午已辰卯寅丑子八位,得黄钟乾之初九,再右旋历子亥戌西申未午巳,在已位得坤六二爻,应配仲吕律。依此类推得出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应钟、南吕六吕,分别对应未为坤初六、已位坤六二、卯位坤九三、丑位坤六四、亥位坤六五、酉位坤上六。
关于卢央以“隔八生律"解释京房纳支的说法,苏永利提出了三点质疑:隔八生律法不能完全解释八卦纳支的起始点;隔八生律与京房纳支的顺序不同;隔八生律法很难真正揭示京房纳支的思想本质。说明京房易学中的纳支问题还需要进步的研究。笔者在此也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隔八生律"不是一种真正的生律方法。先秦两汉一时期的生律法只有一种,就是“三分损益法”。《管子●地员》篇记载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面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这种计算方法是先益后损;另一种“三分损益法”是先损后益,据《史记●律书》记载:
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
“三分损益法”由最初计算各音的弦长,发展到求出十二律的管长,从而确定了十二律,具体步骤在《吕氏春秋●音律》篇有完整的记载: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冼,姑冼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升,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
按照古代所认定的黄钟律管的长度为九寸来计算,可以求得其余十一律律管的长度( 见表4- 6):
可以看出:黄钟下生林钟,若按管由长至短的顺序往下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共是八个;林钟.上生太簇,按管由短至长的顺序往.上数,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太簇也是八个,余皆如此。所以,古人又有“隔八相生”之说。.但很清楚的一点是:隔八相生并不真的是- -种生律法,而仅仅是“三分损益法”在管长上的表现形式。由于律管的长短直接决定着音高的次序,在按音高次序排布的旋宫变调的实际音乐操作上,每两个相生律之间差八位的关系则更加明显( 见图4- 4)。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