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学习 >

《易纬》“四太”的宇宙生成论以及对易数的阐述

2023-04-2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学习

(一)“四太”的宇宙生成论

《乾凿度.卷下》日:

文王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日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系辞》,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卦画生成模式,构建起了儒家话语体系下的宇宙生成论。《乾凿度》中的这段文字,是对《系辞》“ 易有太极”的宇宙生成论的进一步阐释与构建。《乾凿度》亦是以宇宙生成论讲八卦的产生问题,其在宇宙生成阶段的划分上,使用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概念,简称“四太”的宇宙学说,朱伯岂指出:

四阶段,实际,上是两大阶段:一是太易即气未产生的阶段,即下文所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指太易。一是气质具备的阶段,即“太始”、“太初”、“太素”三者混而未分,所谓“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此“浑沦”的阶段,就是太极。从太易到太极,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从易学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乾凿度》的“四太”学说,是为了解决“易从无人有”的问题。在战国秦汉间的思想中,“太极”概念的哲学意义是一个“有”的本体。以《易传》为代表的儒家宇宙生成论思想,尽管较老子的道家学说晚出许多,但在关于宇宙论的哲学思辨上,还没有达到老子思想的高度,《老子》第一章日:“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西汉易学家在构建其新易学的时候,开始尝试着将老子“无中生有”的宇宙生成论纳人易学的体系中来。如京房在解释“大術之数”的不用之“一”时说:“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不以“一”为“太极”,而是将其虚化,这就使大衍筮法含有一定的从无人有的意味。而《乾凿度》的作者在提出卦画的产生问题时,提问的方式也很巧妙:“夫有形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生?”可见,作者是在接受道家“从无人有”宇宙观的基础上,来论证有形的乾坤(卦画)是如何从无形中产生出来的问题,此从理论上解决“易从无人有”的问题。

《乾凿度》在论证“易从无人有”这一过程时,借用了道家一些概念的提法,如“太初”“太素”“浑沦”等,出自《庄子》《淮南子》等道家书中;而作者论证这一学说的巧妙之处是在 “易”之上创立了“太易”概念,将其超越道家“太初”“太始”“太素”诸概念而作为宇宙的本根,这就使这一宇宙生成论虽然有大量汲取道家思想的地方,但却保持住了儒学的本色。“太易”是宇宙“无”的阶段;“太初”“太始”“太素”分别是宇宙“有”的“气”“形”“质”三个阶段,又与乾坤三画成经卦结合起来,从而又为易卦的产生,披上了宇宙生成论的外衣,圆满地解决了“ 易从无入有”的问题。故《乾坤凿度●卷下》日:“易起无,从无人有,形及于变而象,象而后数。”直接指出易卦的形成是一个从无人有的过程。

(二)对易数的阐述

《易纬》作者持“象成数生”的观点,认为有象而后有数,日:“易起无,从无人有,有理若形,形及于变而象,象而后数。”并对《周易》所涉及的天地、卦爻之数等作了系统的解说。《乾坤凿度●卷上》日:

天数:一,九,二十五,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五。

地数:二,六,三十,八万六千四百二十。

卦数:三千八百四,又位大二十二万八千二十四卦数。

爻数:三百八十四,通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四。

衍天地合和数:天地合一二得三,合九六,合二十五及三十。

乾策:二百一十六,一策三十六,策满六千九百一十二。

坤策:一百四十四,一策二十四,策满四千六百八。

八策:万一千五百二十。

日力月力:日八百四千八万八千九百七十六分,月一千五百八十七万九千八百八十四十小分。

八象大尽数:二百二十八万二千四百,九百八十七分。

生天数:天本一而立,一为数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数,合而成水性。天三地八木,天七地二火,天五地十上,天九地四金。运五行,先水,次木,生火,次土及金。

天地合策数五十五:所用法古四十九,六而不用,驱之六虚。

《周易》有“理”“数”“象”“占”四方面的内容,《易纬》对卦爻策数等的计算,从“数”的角度扩大了《周易》的体系,它既是出于汉人在以卦配历上数字计算的需要,又为《易纬》容纳、改造当时的各种“日术”准备了条件。

《易纬》中提出的易学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举例了。总之,《易纬》继《易传》之后,对易学的诸多问题作了更加深人的探讨和解释,其中的一些见解,直到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xx/9671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郑以数为易道的表达手段
郑玄卦爻值八气说、爻象六子说
《易林》中没有贯穿一致的象数观念
《易林》林辞的象数分析
《易林》的作者归属略辨
六十四卦爻主三十二岁中的爻辰相配之法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