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入门 >

西汉易学之渊源

2023-06-26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入门

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三月除挟书律,文帝始置博士。( 见《后汉书●翟醣传》)至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4年)始置五经博士。

历西汉末,易立于博士者有杨何、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五家,为博士者代有之,晚之传授彬彬盛矣。然溯其渊源,皆由孔子之嫡传,孔子传易于商瞿,六传至田何而汉兴。惟易学之派别,由汉始分。兹分述之:

(一)易学正传之渊源

易学正传者由孔子嫡传至田何而汉兴,易学大盛,立于王官,设为博士者也。《史记》《汉书》载其授受之际微有不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驿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史记●儒林传》则云:“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蕾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蓄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

《汉书●儒林传》云:“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庯授江东骑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大中大夫。...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是二家之说,皆以汉易为孔子一脉之嫡传,其授受之际,孔子传易于商瞿,此二家所同也。至于商瞿所传授者,《史记》 则作骑臂子弘,《汉书》则作桥庇子庸,此其微异也。要以《汉书》为正。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及吾师高仲华夫子皆从《汉书》之说。盖子长之书,成于仓卒之际,藏诸名山之中,传抄转写或有谬误;故先儒称其或有疏略抵捂(见裴驷《史记集解序》)。至于孟坚(班固字)之书,则受诏而作,既博览向歆父子之业,又亲见汉易传承之盛迹,生乎子长之后,故得饱沃群言,淹贯载籍,《本传》称:“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后汉书》卷七十上)是较为可信者也。故吾人考汉易之渊源及传承,当以《汉书》为本。是商瞿所授者当为桥庇子庸。至于其他传承,所以略有异同者,盖《史记》多用假借字,本于传闻,故因其音,以著其姓字,因而略有微异也,要之亦宜以《汉书》为本。《史记》述此之笔法,则先书姓,后书字,而以本名殿焉。《汉书》之笔法,则先书其名,后以其字殿焉。《史记》 矫子庸疵即《汉书》桥庇子庸。《史记正义》日:“《汉书》桥庇,师古云字子庸。”盖矫即桥,疵即庇,古音同,形亦相近。《史记》 轩臂子弘,即《汉书》轩臂子弓。《史记正义》云:“师古日轩,姓也,《汉书》及《荀卿子》皆云字子弓。此作弘,盖误也。”盖弓弘古音近,子长或以假借通之也。周子家竖即周丑子家,丑竖声近,义得相通。光子乘羽即孙虞子乘。光即孙之借字,羽即虞之借字。是汉易之渊源盖由:孔子→商瞿→桥庇→骑臂→周丑→孙虞→田何至田何传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于是西汉始有杨何、施、孟、梁丘、京、费、高之易。东汉荀、刘、马、郑、宋、虞诸家之.易皆溯源乎西汉。此汉易之正传也。

(二)《古文易》之渊源

又有《古文易》本。

《汉书.艺文志》云:

“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师古注:“中者天子之书也, 言中以别于外耳。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费氏经》既与《古文》同,则《费氏易》之传授,殆渊源于《古文》,至汉乃改甪隶书书写乎?

《汉书●儒林传》云:

“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

唯周王孙传古义,后其同学丁宽复从受古义。《儒林传》称丁宽既受易于田何,复从同学洛阳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高相治易与费公同时,自言出于丁将军。

高相治易,自言出丁将军,其授受之际不可考。意者其殆挟丁宽以自重者耶?《费氏易》、《丁宽易》,或合于古文,或受古义,此即后儒所称古文之易。周王孙与丁宽同师,意者《古文易》即蝌蚪文(即孔子壁中书,见许叔重《说文解字序》)书写者也。《汉书》谓言易者本于田何之家,既溯源于田何,则亦自孔子之嫡传,此《古文易》之渊源也。是《古文易》之渊源盖由:

1.古义

孔子→商瞿→桥庇→骑臂→周丑→孙虞→田何→周王孙→丁宽

周王孙--施、孟、梁丘

2.孔子《古文易》本(蝌蚪文)

丁宽→?高相→?费氏(改用汉代通行之隶书)

费氏以彖象等十篇之文解说上下经,则本于孔子可知,唯其授受之际不可考矣。

(三)易阴阳灾异卦气卦候之渊源

复次汉易有别传。

《汉书.儒林传》称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托之于田王孙之真传。蜀人赵宾好小数书,云受自孟喜。焦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京房受易于延寿。刘向校书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又高相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

此则阴阳灾异及卦气卦候之学也,盖溯源于《春秋左氏传》子产等之论阴阳灾异,《礼记.令》,《吕览》与《易纬》者也。然远探其源,盖本之羲和之官乎?《尚书.尧典》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典》称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而易之卦爻亦载先甲后甲先庚后庚之说,牛车狐鬼,劓刖人腹之异。《春秋》亦正四时之序,兼载灾异之状。《六经》为孔子所述著,然则阴阳灾异卦气卦候之学,亦溯源于孔子也。东汉易家如荀虞马郑亦以此解易。《汉书●艺文志》亦载古五子殆亦此类。孔→...易家候阴阳灾变书→? 田王孙→孟喜→赵宾?孟喜隐士→焦延寿(赣)→京房→古五子

(四)道家易之渊源

西汉之时淮南王刘安学易于九师,始融玄言于易,《汉志》载有九师之书。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一书, 以神仙丹道老庄之术参合易理,研其机而究其深,虞翻为之作注。此则汉易之涉乎道家者也。其后王辅嗣兴,遂以老庄之玄学释易,为易另开坦途。

淮南九师→淮南子刘安(丹道)?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东汉)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rm/9691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十二消息及消息生卦说
其他引易说易者--徐干《中论》
王充之易学;王符易学
汉时引易以证人事者--黄宪以机变论易
东汉所见易学书目与历代之存佚
东汉易学之源流与传承(二)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