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入门 >

荀氏正位说概述

2023-04-2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入门

就现有的易学资料来看,正位说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易学中,《彖》《小象》对之多有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爻的阴阳属性当与一卦六位的阴阳属性相一致,初、三、五位属阳位,二、四、上位属阴位。阳爻当居阳位;阴爻当居阴位,如此便是爻位得正。前面已述,阳尊阴卑、阴阳正位是荀爽易学哲学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表现在对《周易》的注解,上,荀氏较多使用正位说来注解《周易》经传,从而使正位说成为他的解《易》体例之一。概而言之,荀氏正位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以正位说解释卦爻辞和卦爻象之间的关系。如荀氏注《丰●大象》“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日:

丰者,阴据不正,夺阳之位而行以丰。故“折狱致刑”,以讨除之也。

是说丰卦六五阴爻占据阳位,处位不正,故当“ 折狱致刑”。如荀氏注《需.九五》“需于酒食,贞吉”日:

五互离,坎水在火上,酒食之象。需者,饮食之道。故坎在需家,为酒食也。云须时欲降,乾须时当升。五有刚德,处中居正。故能帅群阴,举坎以降。阳能正居其所,则吉。故日“需于酒食”也。

以九五阳爻处位居正解释爻辞“贞吉”。再如荀氏注《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日:

三四俱阴,故称“得”也。四得位,有位故鼓而歌。三失位,无实。故罢而泣之也。

荀氏认为,中孚卦六三阴爻失位、六四阴爻得位,得位吉,失位凶。

2.以正位说解释爻变、卦变的原因。如荀氏注《乾●六四●小象》“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日:乾者,君卦。四者,阴位。故上跃居五者,欲下居坤初,求阳之正。地下称“渊”也。阳道乐进,故日“进无咎也”。

荀氏认为,乾卦九四阳爻居阴位,位不正,则当变动以求正位,或上居五位、或下居初位,都可得阳爻之正位,故“进无咎”。如荀氏注《屯●初九●象》“虽盘桓,志行正也”日:

“盘桓”者,动而退也。谓从二动而退居初,虽盘桓,得其正也。

荀氏认为屯卦是由坎卦卦变而来,而卦变的原因是坎卦九二阳爻居位不正,动而得其正位。再如《小过.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爻辞,《九家易》注曰:

以阳居阴,行过乎恭。今虽失位,遇则进五,故“无谷”也。四体震动,位既不正,当动上居五,不复过五,故日“弗过遇之”矣。

荀氏注曰:

四往危五,戒备于三,故日“往厉必戒”也。勿长居四,当动上五,故“用永贞”。

《九家易》注当取自荀注,二者合起来正好是对《小过》卦九四爻辞的完整注解。荀氏认为,九四阳爻居位不正,当“动上居五”,求其正位。可见,荀氏认为《周易》一卦阴阳六爻如果居位不正,则当发生变动,求其正位,这就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爻变、卦变的原因。再扩展- -步说,荀氏的乾升坤降说,即乾卦九二升居坤五、坤卦六五爻降居乾二,还是一种正位说。

3.正位说的最高范式是成既济卦。荀氏注《乾●文言》“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日:

乾升于坤,日“云行”。坤降于乾,日“雨施”。乾坤二卦,成两既济。阴阳和均,和而其正,故日“天下平”。

按荀氏的理论,阳爻本于乾卦,阴爻本于坤卦,乾坤卦爻相交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卦爻有失位、有正位,故卦爻辞吉凶悔吝各不相同。而易卦正位说的最高范式只有既济卦,因为既济卦初、三、五位阳爻,二、四、上位阴爻,阴阳爻不但均衡,而且居位皆正,象征天地阴阳和谐的最佳状态。再如荀氏注《系辞》“是故知幽明之故”日:

“幽”谓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谓否卦变成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

荀氏认为未济卦自否卦卦变而来,否卦卦义为阻塞不通,进而形成未济卦“天上地下不可得睹”的幽暗状态;而既济卦则自泰卦卦变而来,泰卦卦义为天地阴阳二气交通,进而发展到“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耳”的光明状态,可见既济卦,体现了荀氏理想中的天地之道。当然,荀氏也指出,既济卦虽然阴阳皆居正位,但不是永远不变的,其于《既济●大象》“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日:

六爻既正,必当复乱,故君子象之,思患而豫防之,治不忘乱也。

由之可以看出,荀氏的易学观,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荀爽的失位求正、成既济卦的爻位学说,对于虞翻易学的卦爻“之正说”和“成既济定说”,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分类标签:既济卦卦变爻变卦爻辞卦爻象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rm/9674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卦变之法与半象爻体介绍
泰否卦之三阴三阳卦和二阴二阳卦
荀氏卦变说之本于六子卦
本于乾坤卦的卦变概述
荀爽易学的卦变说
西汉易学卦变理论及其实践
战国易学中的卦变理论
春秋易学中的卦变现象及其理论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易经》的哲学性,《易经》具有"追问〃的特征
泰否卦之三阴三阳卦和二阴二阳卦
《易》之理一一《易》与天地准
荀爽易学以气为本、乾坤为用的宇宙观
《易》之占——推天道而明人事
天地生成之数与五行配合之数
隋末所保存之两汉易学
春秋易学中的卦变现象及其理论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