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入门 >

西汉易学卦变理论及其实践

2023-04-2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入门

西汉易学以孟喜、京房的卦气易学为代表,二者易学体系的构建都与卦变理论有直接的关系。就孟喜易学而言,其提出十二月辟卦说,以十二辟卦象征阴阳在一年十二月中周期性的消长运动,即

其中,从复→临→泰→大壮→夬→乾,是一个阳气持续增长的过程,反映在卦爻上,是阳爻自下而上改变阴交;从姤→遁→否→观→剥→坤,是一个阴气持续增长的过程,反映在卦爻上,是阴爻自下而上改变阳爻。

可见,十二辟卦说的本质,就是一种卦变或者爻变说。朱伯昆先生指出:

此说来于《彖》的爻位说,如以剥卦为“柔变刚”,夬卦为“刚决柔”,所谓“消息盈虚,天行也。”

阴长为“消”,阳长为“息”,孟喜“十二辟卦说”模拟了阴阳在乾坤两卦十二位的消息运动,故又称之为“十二消息卦说”。与战国时期的《彖》不同的是,孟喜对于十二月辟卦说的构建,不是为了说明卦名和卦爻辞,而是以阴阳在乾坤两卦十二位的有序运动,模拟天道在一年十二月的阴阳循环,目的是为了构建其易学框架下阴阳消长的天道观。对于京房易学而言,其直接受孟喜易学“十二消息卦说”的启发,构建了八宫卦的卦变体系,见表6- -2:

《京氏易传●卷下》日:

孔子《易》云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八纯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京氏对于“四易”的阐释,无疑是源自《系辞》和《说卦》,是对二者的易卦六爻涵摄天地人三才说的发展,并从《系辞》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之语得到灵感。京氏八宫卦序的理论基础,显然是本之于《彖》《说卦》《序卦》中的卦变思想,并进一步发展,认为八经别卦因阴阳消长导致卦爻变化而产生其他五十六卦,从而试图构建起六十四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八宫卦各宫所属世卦的具体设计,则主要源于孟喜的十二月消息卦说。如关于乾宫八卦,京氏于《乾》卦日“纯阳用事”,于一世《娠》卦日“阴遇阳”,于二世《遁》卦曰“阴来阳退也”,于三世《否》卦曰“内象阴长”,于四世<观》卦日“内象阴道已成”,于五世《剥》卦日“阴盛不可逆”,于游魂《晋》卦日“阴阳返复”,于归魂《大有》卦曰“阴退阳伏”。可见,京氏易学八宫卦中一世至八纯六卦的构建模式,很明显是孟喜十二消息卦说的翻版,一世初交变,二世二爻继续变,三世三爻继续变,四世四爻继续变,五世五爻继续变,(“八纯”或称“六世”虽未出现,但就八宫卦的整个体系来看,当为各宫卦主的全变之卦),游魂、归魂则按照物极则反的原则,在阴阳消长的指向上往各宫卦主靠拢。

前面已述,《彖》主要以刚柔言一卦之 中阴阳各爻的变动情况,以之解释卦名和卦辞。京氏论卦爻时虽亦言柔刚,如其于《剥》卦日“柔长刚减,天地盈虛”,于《坎》卦曰“柔顺不能履重刚之险,故以刚克柔而履险曰阳”等,但由于京氏接受了汉代自董仲舒以来的以阴阳五行为主干的天人感应学说,以及深受孟喜十二月辟卦说中的阴阳消长天道观的影响,故其主要是以阴阳关系阐述一一卦之大意。如其于《震》卦曰“分阴阳交互用事”“取象为阳,配爻属阴,故曰阴阳交错而为震”“ 阴阳交互,阳为阴,阴为阳,阴阳二气荡而为象,故初九三阴为豫”。于《艮》卦曰“乾分三阳为长中少,至艮为少男。本体属阳,阳极则止,反生阴象”“刚极阳反,阴长积气,止于九三,初六变阳,取其虚中,文明在内,成于贲”等。可见京氏倾向于以卦爻的阴阳关系,阐释卦义;以卦爻的阴阳消长,阐释卦变。可以说,本于阴阳消长理论,京氏创立了八宫卦的卦变体系,将《周易》六十四卦排布为一个“阴阳运动,适当何爻,或阴或阳、或柔或刚,升降六位”(《京氏易传 .归妹》)的模拟天道运行的过程;并以卦爻为框架,吸纳阴阳、五行、干支、律历、星宿、人伦、阶级、万物于一体,从而构建起了涵摄天地、包容万物、准拟人类社会的易学天道观。

以上对于京房易学的卦变体系略作阐述,当然,这并不能包涵京氏卦变思想的全部,如:《京氏易传●贲》日:

泰取象,上六柔来反(“反”当作“文”)刚,九二刚上文柔,成贲之体,止于文明。

贲卦为艮宫一世卦,京氏不取艮卦“初六变阳,取其虚中,文明在.内,成于贲”之义,而说贲卦是从泰卦卦变而来,泰卦上六阴爻返入二位,九二阳爻上升至上位。如《京氏易传.益》日:

天地不交日否,六二阴上柔刚,九四下降积阴,故为益。

益卦为巽宫三世卦,从家人卦变而来,京氏不取家人卦“文明运动,变化之象,九三适阴入震,风为雷合则益”之义,而是说益卦自否卦变而来,即九四阳爻下降到初位,初六阴爻上升至四位,六二阴爻则在初九阳爻之上,故日“六二阴上柔刚,九四下降积阴”。

就京房对贲、益两卦在卦名的解释来看,其本之于泰、否的上下经卦(即三画的乾、坤卦)之间阴阳爻的互动,从而赋予了泰、否两卦在卦变上的特殊意义。这种解释,实际上突破了八宫卦体系中的卦变规律,即卦变的动因皆是诸宫世卦之间次第的阴阳消长或升降,而不是一卦六爻内部的升降。这当是京氏对于六十四卦卦变关系的新思考,可惜《京氏易传》中仅存两例解释,没有形成一-种理论或原则性的卦变设计方法。但就荀爽和虞翻的卦变说来看,《京氏易传》中本于泰、否卦的卦变说对二者无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西汉时期易学对于卦变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既继承了《彖》的卦变理论。以之阐释卦爻阴阳之间的上下、往来、升降、变决、世应等各种关系,又发展了《系辞》《说卦》的易卦涵摄天地人三才说、《说卦》的乾坤生六子说,从而构建了以十二消息卦说为核心的易学天道观和本于之八卦阴阳消长理论的新的易卦卦序体系及占断体系。这不仅对西汉时人的易学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东汉易学卦变说的构建,产生了若干实质性的影响。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rm/9675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虞氏六十四卦爻象变化统计表(二)
虞氏六十四卦爻象变化统计表(一)
汉儒取象之范畴
卦变之法与半象爻体介绍
《易经》条例(二)
西汉易学之书目与著作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