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易学既受汉代卦气易学的影响,又受到费直古文易学的影响,反映在其对《周易》经传的注解上,就是在兼容并收各家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易》体例。
朱伯崽先生指出:“ 荀爽解易,属于自已创见的是乾升坤降说。”上文已述,荀爽认为六十四卦皆本乾坤二气而生,乾为纯阳爻之体,坤为纯阴爻之体,而“阳性欲升,阴性欲承”,故六十四卦的卦交变化,可解释为乾坤阴阳二爻升降的结果,这就是乾坤升降说。如荀氏注《文言》“与日月合其明”日:
谓坤五之乾二成离,离为日。乾二之坤五为坎,坎为月。就乾坤两卦而言,坤五在五位,即天位;乾二在二位,即地位。坤六五爻下降至乾二位,为坤降,得离卦;乾九二爻上升至坤五位,为乾升,得坎卦,上坎为月,下离为日,故得日月之象。再如荀氏注《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日:
谓乾九二,本出于乾,故日“本乎天”。而居坤五,故日“亲上”。 谓坤六五, 本出于坤,故日“本乎地”。 降居乾二,故日“亲下”也。
清儒惠栋在《易汉学》中指出:
以阳在二者,当上升坤五为君;阴在五者,当降居乾二为臣。
对于一卦六爻来说,二位处下卦之中,为臣位;五位处上卦之中,为君位,这两个爻位是-一个六画卦中意义最为重要的。对于这两个爻位阴阳的关系来说,荀爽认为当乾九二升坤六五降,以此实现阴阳正位,这与他在政治上追求的君臣正位思想是一致的。 前面已述,荀爽以“既济”卦为最理想状态的卦画,寄寓了其天下太平的思想,但按照其“乾坤二体成两既济”的说法,仅仅乾二升坤五降是不够的,由荀氏注《坤●彖》“含宏光大”之说:
乾二居坤五为含,坤五居乾二为弘,坤初居乾四为光,乾四居坤初为大也。
可见坤初六还当上升至乾四位,乾九四下降至坤初位。以此类推,坤六三还当上升至乾六位,乾上九下降至坤三位。如此,方是荀爽乾坤升降说的全部内容。故惠栋曰:“乾上居坤三亦为含,故六三含章可贞,坤三居乾上亦成两既济也。”②由之,我们也可以看出,荀爽的乾坤升降说,本质上就是乾坤两卦中阴阳二爻的升降说。
荀爽的乾坤升降说,是对西汉以来阴阳二气说的发展,也是对孟京卦气易学、《易纬》易学的进一步发展。 《淮南子.天文训》中首先提出了“阳生于子,阴生于午”③的理论;孟喜将这一理论引入易学, 提出了十二辟卦说,以十二卦的阴阳爻位的变动,解释一年的天道 流转;京房易学本于阴阳在卦爻六位的消长理论,创立了八宫卦的体系,将六十四卦统摄于八经卦之下;《易纬●乾凿度》则提出了“四太”学说的气本论,解决了乾坤两卦的生成问题,并深刻探讨了乾坤、阴阳之间的相应问题:
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三画已下为地,四画已上为天,物感以动,类相应也。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谓应。
故至荀爽易学提出乾坤阴阳二交升降说,以之解释六十四卦爻之象与卦爻辞的关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rm/9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