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既习费氏《易》,又通京氏《易》。费氏《易》注重以《十翼》解释《易经》,京氏《易》则通过卦气说的构建,发挥阴阳消息之义,借以实现“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政治效果。荀氏《易》则表现出调和二者的倾向,其引用或阐发孟、京易学的卦气说,既是阐释他的易学天道观,又是为了解释《周易》经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向先秦易学回归的学术倾向。简略言之,荀氏卦气说的主要观点有如下两点:
第一,荀氏继承并发挥了孟喜的十二消息卦说,构建了以乾坤两卦十二爻准拟阴阳消长天道的图式。如荀氏注《乾.彖》“六位时成”日:六爻随时而成乾。
如何理解“六爻随时而成乾”?《九家易》注《文言●坤》“为其兼于阳也,故称龙焉”日:
阴阳合居,故日“兼”。阳谓上六,坤行至亥,下有伏乾,阳者变化,以喻龙焉。
荀氏注《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日:
消息之卦,坤位在亥,下有伏乾,阴阳相和,故言“天地之杂也”。
荀氏注《坤.文言》“天玄而地黄”日:
天者阳,始于东北,故色玄也。地者阴,终于西南,故色黄也。
此处的《九家易》注,即荀注也。由之可以看出,荀氏以十二支表示循环的天道,阳起于子,经子、丑、寅、卯、辰、巳六位而成六画卦.之乾体,至巳位乾阳气最盛,而下面已有“伏坤”; 阴起于午,经午、未、申、酉、戌、亥,至亥阴气最盛,而下面已有“伏乾”。荀氏的这一.易学思想,我们通过虞翻注《坤.彖》“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引荀氏的观点亦可得到印证:
而荀君以为“阴起于午,至申三阴,得坤一体,故日‘西南得朋’。阳起于子,至寅三阳,丧坤一体,故日‘东北丧朋’”。就如荀说,从午至申,经当言南西得朋;子至寅,当言北东丧朋。以乾变坤而言“丧朋”,经以乾卦为丧邪?此何异于《马》(指马融,笔者注)也。
在此不对二者的易学观点进行评价。就荀氏这一解《易》思想来看,其显然是孟喜易学十二消息卦说的发展。孟喜易学以十二消息卦准拟阴阳循环的天道,荀氏则脱离十二消息卦的窠白,其视乾坤两卦为阴阳二气之源,所以天道的阴阳消长,就是乾坤两卦卦爻的阴阳消长,故以乾坤两卦十二爻主十二辰,以之准拟阴阳消长的天道。荀氏的这一卦气图式,我们可以图6-1表示。如果我们将其与孟喜的十二消息卦气图、《易纬》中的爻辰图比较的话,可以说,荀氏的卦气图是一种新的卦爻准拟天道的图式。
第二,荀氏继承了京房易学的八卦卦气说,并有所发展。如荀氏注《说卦》“雷以动之”(以下皆《说卦》文)曰:
谓建卯之月,震卦用事,天地和合,万物萌动也。
注“风以散之”日:
谓建巳之月,万物上达,布散田野。
注“雨以润之”日:
谓建子之月,含育萌牙也。
注“日以烜之”日:
谓建午之月,太阳欲长者也。
注“艮以止之”日:
谓建丑之月,消息毕止也。
注“兑以说之”日:
谓建酉之月,万物成熟也。
注“乾以君之”日:
谓建亥之月,乾坤合居,君臣位得也。
《九家易》注《说卦》“坤以藏之”日:
谓建申之月,坤在乾下,包藏万物也。乾坤交索,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物也。又雷与风雨,变化不常。而日月相推,迭有来往。是以四卦以义言之,天地山泽,恒在者也。故直说名矣。
此处的《九家易》注,即荀注也。这段《说卦》文字的注解,既可见荀氏本于京房易学的八卦卦气说解《易》,即震主卯月,巽主巳月,坎主子月,离主午月,艮主正月,兑主酉月,乾主亥月,坤主申月;又由《九家易》对于“坤以藏之”之注解,可见荀氏将乾坤十二爻主十二支说与八卦卦气说结合了起来。
“建申之月,坤在乾下”,是说阴生于午,经未至申,已行十二辰中的三位,得以成三画卦之坤卦,其上乃是三画卦之乾卦一此是荀氏以乾坤爻 辰说解《易》。
荀氏将乾坤爻辰说与八卦卦气说结合起来解《易》的方法,体现了其对于易学天道观的新思考和新发展。如荀氏注《家人●彖》“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日:
离巽之中有乾坤,故日:“父母之谓也。’
注《垢.彖》“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日:
谓乾成于巽而舍于离。坤出于离,与乾相遇,南方夏位,万物章明也。
注《乾.彖》“大明终始”日:
荀爽日: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离坎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日“大明终始”也。
从易学哲学上,八卦时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乾坤阴爻二气在八卦时位、十二支的流转,是永恒变动的,从而在天道观的构建上,辩证地解决了易之道“不变”与“变”的关系,这是荀氏对于汉代易学哲学的一大贡献。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rm/9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