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卦传》分别论说六十四卦卦义
《杂卦传》为“十翼”之一,分别论说六十四卦卦义。其释义用词极为简括,往往以一两个字概之。如篇首即云:“《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由于其释词之简要,往往不能将该卦卦义囊括无遗。如云“《比》乐《师》忧”,《比》六三云“比之匪人”(《释文》引王肃本下有凶字),上六曰“比之无首,凶”,是《比》亦有忧也。《师》九二曰“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上六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则是《师》亦有乐也。至于何以名为“杂卦”,高亨先生以为“其论述不尽依各卦之顺序,错综交杂其卦而说之,故题曰《杂卦》”'徐志锐亦以“错杂编排”为说(2)。高、徐之说盖皆本于韩康伯:“《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我则以为《杂卦》透露了另一种《易经》本子的存在,其排列顺序与今本明显不同。今通行本排列顺序为:《乾》《坤》《屯》
《蒙》《需》《讼》《师》《比》……。《杂卦》所显示本的排列顺序为:《乾》《坤》《比》《师》《临》《观》《屯》《蒙》……。排列顺序不同,而规律相同,也是“二二为偶,非覆即变”,但于每对两卦的前后次序间或有异。如通行本《无妄》在前,《大畜》在后;《杂卦》则《大畜》在前,《无妄》在后。为便于记诵,《杂卦》整篇采用韵文的形式。笔者之所以认为《杂卦》反映了有另一种本子的存在,是因为“杂”字没着落的缘故。其最终原因,仍由于上一对卦与下一对卦之间找不出合乎逻辑的连接关系。如果站在《杂卦》的次序上说话,也可以说通行本的顺序为“错综交杂其卦而说之”,因而可目为“杂卦”的。所以“杂卦”二字明显地是后人所加,而不是原作者自己所定。它实是另一篇《序卦》,不过作者的头脑没有《序卦》的作者那么僵,硬要说出连接的道理来。
最后要说明的是,《杂卦》自“《大过》,颠也”以下诸句,语序错乱,背离了“二二为偶,非覆即变”的规律。《易》将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偶。《颐》与《大过》为一偶,《渐》与《归妹》为一、偶,《央》与《妮》为一‘偶,《既济》与《未济》为一^偶。《杂卦》虽与通行本顺序有异,但每一偶卦相连作解,当为全篇之通例。前五十六卦皆如此,独此八卦不同,其有错乱明矣。宋人蔡渊加以改定,元吴澄、明何楷皆从之。今录于下:
《大过》,颠也(“顧”与上文“亲”协韵)。《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正”“定”协韵)。《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穷”“终”协韵)。《渐》,女归待男行也;《垢》,遇也,柔遇刚也(“行”“刚”协韵)。《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柔”“忧”协韵)。
如此改定,既合偶卦相连作解之例,又不失其韵,甚是《说卦》列象,《序卦》《杂卦》列义,对占策是很有用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zgz/9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