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其应,设使得而有之,皆为非义而得也。虽得之,君子所不贵也。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芥,必有悔吝。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王者亦当穷天地之理,类万物之情。丘《系》之曰:“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以象尽天地之意,重之尽万物之变者也。系辞焉以尽其言。”孔子曰:易六位正,王度见矣。孔子日:易,有君人五号也。帝者,天称也。王者,美行也。天子者,爵号也。大君者,与上行异也。临之九二,有中和美异之行。应于五位,故百姓欲其与上为大君也。大人者,圣明德备也。变文以著名,题德以别操。夫至人一也,应迹不同,而生五号,故百姓变其文名,别其操行。王者,天下所归往。《易》 日:“在师中, 吉无咎,王三锡命。”师者,众也,言有盛德,行中和,顺民心,天下归往之,莫不美命为王也。行师以除民害,赐命以长世,德之盛。
武王受命行师,以除民害,遂享七百之祚,可谓之长世也。天子者,继天理物,改一统,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万民,至尊之号也。《易》 日:“公用享于天子。”《大有》 九三日:“公用享于天子,小人不克。”害也。文王为纣三公,百姓悦乐文王之德,文王享天子之位,以决罚小人之罪也。大君者,君人之盛者也。《易》 曰:“知临,大君之宜,吉。”临者,大也。阳气在内,中和之盛,应于盛位,浸大之化,行于万民,故言宜处王位,施大化,为大君矣。臣民,欲被化之词也。大人者,圣人之在位者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 曰:“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又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
孔子日:《既济》 九三:“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高宗者,武丁也,汤之后有德之君也。九月之时,阳失正位。盛德衰,而九三得正下阴,能终其道,济成万物,犹殷道中衰,王道陵迟。至于高宗,内理其国,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远方,三年而恶消灭,成王道,殷人高而宗之,文王挺以校易劝德也。挺出高宗,以言昭易义,所以劝人君修德者也。
孔子曰:易本阴阳,以譬于物也。掇序帝乙、箕子、高宗著德。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业也。上述先圣, 考诸近世,采美善以见王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也。美帝乙之嫁妹,顺天地之道,以立嫁娶之义,义立则妃匹正,妃匹正则王化全。
孔子日:泰者,正月之卦也。阳气始通,阴道执顺,故因此以见汤之嫁妹,能顺天地之道,立教戒之义也。至于归妹,八月卦也,阳气归下,阴气方盛,故复以见汤妹之嫁。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从变节。下嫁以从夫,故曰变节也。而欲承阳者,以执汤之戒。此谓教戒之义。是以因时变一用,见帝乙之道,所以彰汤之美,明阴阳之义也。孔子日:自成汤,至帝乙。帝乙,汤之元孙之孙也。此帝乙,即汤也。殷录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元孙之孙,外绝恩矣。元孙之孙,五世之末,外绝恩矣。同以乙日生,疏可同名。同以乙日生,天锡之命,疏可同名。汤以乙生,嫁妹,本天地,正夫妇。夫妇正,王道兴矣。故日:《易》 之帝乙为成汤,《书》 之帝乙六世王,同名不害以明功。
孔子日:绂者,所以别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南方,阳盛之时。是以圣人法以为绂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为纣三公,故言“困于赤绂”也。至于九二,周将王,故言“朱绂方来”,不易之法也。
孔子日:《易》, 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困》 之九二:“困于酒食, 朱绂方来。”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天子、三公、九卿朱绂,诸侯赤绂。朱、赤虽同,而有深浅之差。《困》 之九二,有中和,居乱世,交于小人。又“困于酒食”者,困于禄也。因其禄薄,故无以为酒食。赤绂者,赐大夫之服也。文王方困,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将锡之朱绂也,其位在一,故以大夫言之。文王虽纣三公,而为小人所困,且进不得伸其职事也,故遂同于大夫。二为大夫也。至于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故曰“困于赤绂”。夫执中和,顺时变,以全王德,通至美矣,故曰“乃徐有说”。丘记诸《彖》 日:“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