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典籍 易经问答 易经常识 易经白话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基础 > 易经典籍 >

《易经》典籍中是如何介绍易经书的结构形式

2013-04-24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典籍

《易经》典籍中是如何介绍易经书的结构形式

要读《易经》,必须对它的结构苻大休的把捱。《易经》的作者是谁?这是关系其结构和内容的首要问题。《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易传》以解经。此说最早见于《史记》。还有人提出神农、夏禹和周公等,也和《易》的成书有关系。这些传统的说法,没有充分的证据,前人即已表示怀疑。如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就对孔子作《易传》之亊提出疑问,经今人研究,《易传》确非孔子所作。五四运动后新史学兴起,学术界普遍认为《周易》中的经文部分,即汉人所说的《易经》,也非文王周公等人所作。主要证据是,卦爻辞中讲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的出于文王周公之后。如《晋》卦卦辞说:“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顾颉刚先生《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亊》一文中,指出康侯即卫康叔,封于卫,乃周武王之弟,其亊迹在武王之后,从而认为卦辞非文王所作,断定《易经》成于西周初叶。但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易经》确非出自一人一时。郭沫若《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一文说:“《易经》是古代卜筮底本。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个人,作者时期也不必是一个时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也说:“鉢交两辞,本非出自一手、成于一时,全书卦爻异义之例,曷可胜数?”

《易经》典籍中是如何介绍易经书的结构形式

《易经》中的奢、卦、爻、辞等基本要素大约出自西周初叶之前的巫祝卜史之手,或许还承袭了一些殷商龟卜的东西,历代积累并不断整理而成形。《易经》虽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儿个人分门别类创造出来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最后有人对它进行了大体的整理加工,编纂而成现今这个样子。

编纂加工的痕迹,最明显的莫过于《易经》的卦爻辞,对它们的选择、编排和文字加工,尤见编者的匠心。

卦爻辞不全是散文体句式,还有许多协韵的句子,有些可说是不折不扣的诗歌,毫不逊于《诗经》中的作品。如《中孚》卦九二爻辞说4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表现亲情,其乐融融。《艮》卦卦辞云“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描写远遯隐店的避世之士,离形而传神。《渐》卦九二爻说:“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宵”,道尽征夫不返、独守空闺的悲哀。这些整齐的诗刼,也是协韵的,作为古音的韵脚,与《诗经》类似。还有一^筮辞,句式整齐,内容生动,未必属于诗驮,但足见文宇功夫。如《中孚》卦六三爻辞说“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写战争掳得敌人,其兵将或有余勇而击鼓,或力已竭而疲倦(罢),或悲而哭泣,或乐而唱歌。其场面之真实生动,文字之简省,非大手笔不能够做到。再如《归妹》卦上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丨士刦羊,无血。”描述不祥的婚姻,或讥嘲诅咒纣王和妲己,极富民间生活气息,语言生动活泼而又整齐对称。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生活内容、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都有差距,说明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但共同点是文字的修辞很见功夫,显然有人进行了加工修饰,使之艺术化了。.

就每一卦而言,有些卦爻辞的安排,似乎围绕某个核心观念,显示出一定的系统性。如《乾》卦各爻爻辞,从初九“潜龙勿用”到用九“群龙无首”,基本上围绕龙的运动和变化而言。《艮》卦从初六“艮其趾”到六五“艮其辅”,从脚趾到面颊,从下至上地联系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此外,如剥卦复卦临卦明夷卦兑卦观卦井卦坎卦震卦等,各爻辞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许多可以按类分别,几卦都说一类事。如《小畜》、《大畜》、《大有》、《颐》、《蒙》等为农业卦多《需》、《睽》、《丰》、《复》、《明夷》、《旅》、《蹇》等为行旅、商旅卦;《师》、《同人》、《离》、《晋》是战争卦,《贲》、《归妹》是婚姻卦。其中也有附载,一些别类事情,但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这些文字润饰和条理性的安排,都表现出编者的意旨和作用。

《易经》既然经过编纂,为什么其结构仍显得不够紧凑,内容也有许多迷离恍惚之处呢?这与《易经》的性质密切相关。

《易经》之文可分为筮辞与非筮辞两类。筮辞是占筮的内容、卜问的记录,非筮辞大多是表现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非筮辞在全书所占份曼较少,但其内容较特殊,作者的理论和思想是主要成分。如《临》卦中虽也有元亨、凶、吉、无咎等负兆词语,但主要内容都是讲君主应如何临民治民、理政临朝的。再如《观》、《兑》等卦,大都是讲理论。

《师》、《比》、《否》等卦中也插入不少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这些非筮辞为何插入卜筮之书?是作者抑或是编者所为?都无从考知了。

筮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又分为三种。一是贞事辞,古代人们对许多亊情应如何办,不敢自行决定,于是通过占筮请示神灵。占筮后把请示的亊记录下来,作为后来的参考。这些所记的亊,就是贞事辞。二是贞兆辞。这是占筮时所得神灵兆示的记录,如吉、凶、无咎等。贞兆辞有时与贞事辞相连,有时是不相连的。还有一些作者,如《临》卦作者,只是利用贞兆辞论断、说明事理。三是象占辞。星占、蛇孽之占、鸟占等关于从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异常现象中得到的兆示都厲于象占辞。由此可知,卦爻辞既神秘又庞杂,往往有性质的分别,

内容五花八门。在编纂中要保持其原始形态,很难构成严密的逻辑。 

关于《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问题,也向来是易学一大疑案,长期争论不休。传统的看法是,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古代易学家站在维护经籍神圣的立场上,或者通过对卦象、卦名的各种解释,或者通过对卦交.辞的附会,努力寻求其间的必然联系,竭力将它们统一起来。历史上易学流派最为繁多,这是一个主要原因。事实上,学者们根据自己的解释,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周易》理论和系统。《易经》的神秘和歧义,给建立种种系统提供了无尽的机会。

关于这个问题,应从《易经》之卜筮性质开始考虑。先谈卦画与卦名,这两考孰先出孰后出,已是无法考知的事。但筮法由薔而卦,卦是数的结果.,很可能卦画在先,卦名在后。正如许多中国的古书,本来没有篇草名目,编者为方便称谓起见,常在篇首加一个题目。如《诗经》,各首诗歌常取其前两字为名目。有些名目就如我们编排图书目录一样,甲乙丙丁,只起识别的作用。这例证可说明一些卦画和卦名的关系。卦画只是一种符号,有些有预定的意义,如乾、坤等卦,卦象与卦名相符合。有些原本没有预定意义,据筮而得象,依亊而解释,这种卦画与卦名没有内在联系。

再谈卦画、卦名与卦爻辞的关系问题。《易经》起源于占筮之法,卦象是揲的结果,卦爻辞是贞问及兆示的记录,前一种代表排列演算的偶然性,后一种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心理,二者本不相关,其间绝无必然的联系。但历代的筮人及编寨者对占筮的特殊结构进行加工整理,试图构成一定的秩序。这些努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卦象与筮辞之间体现出某种联系。如《师》卦大体言军事,《履》卦大体肓行旅,《颐》卦大体言饮食。有些卦的爻辞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而论。这样的卦,名与实一致,象与实也似顺理成章。但这种联系完全出于人为的组织之功,并非内.在必然性使然。六十四卦是否代表六十四种物象,都有:特定的意义?就不清楚,很难稽考P其中象、名、辞之间有的有形的关联,有的有义的联系。但整体上总显出有点儿杂乱,似有似无,其原因就在缺乏内在必然联系。

现在,我们将经过加工整理的《易经》结构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易经》以卦为单位,不象其他书那样以章节篇目划分。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含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分类标签:易经结构形式易经典籍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dj/2705.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虞氏易》取易经卦爻之辞,以释易之义理
孔子天道自然科学观:《易经》记载古人的天文活动
易经与中庸“致中和”是“仁”之成德
孔子对利用易经进行预测看法,占卜对古人意义重大
中国文化中与《易经》有关的学科
易经中人事吉凶与自然现象的变化
《易经》典籍的使用方法
《易经》的由来、名字、及内容包括哪些?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易传》的宇宙图式——先天宇宙图式
《虞氏易》周易上经之恒卦
《虞氏易》周易上经之比卦
《虞氏易》周易上经之井卦
“大衍之数”是讲月亮周年运动规律的
《虞氏易》系辞传下第三章
天人合一的模型建筑——明堂
《虞氏易》周易上经之坤卦(一)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