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易学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提倡儒家的经学,《周易》冠居《五经》之首,因此,特别受到重视。众多的学者研究、解释《周易》,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易学。除了儒家的经师、学者之外,其他学派的学者也非常重视对《周易》的研究。汉代易学流派众多,各家《易》说,总以“象数”之学为主。
西汉有许多著名的易学家。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立于官学,成为西汉官方易学的代表人物。费直、高相两家所传的易学,未立博士,成为民间易学的代表人物。官方易学属于今文经学系k;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属于古文经学系统。朱伯崑先生在论述西汉易学哲学史时指出:
西汉时期,还有一批学者、思想家研究《周易》。如汉初经师韩婴,除治《诗经》外,亦解说《周易》。《周易正义》和《周易集解》所引《子夏传》据近人考证,为韩婴所著。现存《韩诗外传》中,亦常引《周易》经传文,加以解释。此外,汉初子弟,如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淮南子》,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等,亦引《周易》经传文,加以解说。西汉后期学者严君平、扬雄、刘向和刘歆,都研究《周易》。易学在西汉是很发达的户西汉易学家、易学研究者人数众多,群星璀燦,他们及其著作中的易论与《文心雕龙》有何联系呢?
1、刘安及《淮南子》与《文心雕龙》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思想家,汉髙祖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鸿烈》(即《淮南子》)。《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淮南子》首篇为《原道》。东汉末年髙诱所作的《淮南子注》云:“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用以题篇。
《淮南子》以《原道》列于篇首,而《文心雕龙》亦以《原道》作为首篇篇名,显然,刘勰有意仿效《淮南子》而作,《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主要论述“文”的根本是“道”。从其论述可知,“文”的根源与《周易》经传有密切联系。同时,《文心》之作“本乎道”,不是孤立的,还必须“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文心雕龙•序志》),这些与《周易》都有密切的联系。显然,刘勰将《原道》作为《文心雕龙》的第—篇,其构思受到《淮南子》和《周易》的直接影响。
《淮南子•俶真训》写道:
洛出丹书,河出绿图。
而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有命自天,乃称符谶,而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
刘勰在《正纬》篇中论述了纬书之伪有四种表现,以上引文的所述是第三种表现。其中“尧造绿图,昌(周文王姬昌)制丹书”之说,即源于《淮南子》和《尚书中侯》。
古人对文字的起源作过种种论述,《周易》、《淮南子》、《文心雕龙》等书也曾对这个问题作过论述。从其论述中,也可以看出这些著作之间的联系。《周易•系辞下传》云: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準南子》将“后世圣人”作了具体化的描述。其《本经训》云: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高诱注:
仓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荫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
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东汉许慎(约58-约147)在《淮南子》成书两百多年之后撰写了《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叙》云: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这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即“苍颉”。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对苍颉造字的问题作了以下的论述: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可见,刘勰不仅吸收了许慎所述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而且吸收了《周易•系辞传》、《淮南子》所记的传说和高诱的《淮南子注》的解说。刘勰以此为论述文字的起源。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dl/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