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司马迁《史记》与《文心雕龙》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不朽的杰作《史记》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司马迁虽然没有易学专著,但《史记》中有关《周易》的论述,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文心雕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
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
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又云:
《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此《易》包含《易传》。司马迁认为《易传》与《春秋》均为孔子所作,因此一再将二者并称。《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系《易传》作者这一问题,作了更加明确的阐述: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司马迁认为《易传》为孔子亲手所著,这个观点在易学史上影响很大。其后,《汉书•儒林传》云:
(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汉书•艺文志》又云: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在宋代欧阳修作《易童子问》以前,先儒对“孔子作《十翼》”之说没有异议,刘勰也不例外。他在《原道》篇中论述道: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书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庖牺书其始”指圣王庖牺创八卦的传说。“仲尼翼其终”指孔子作《十翼》。《十翼》中的《文言》是解说《乾》、《坤》两卦的象征意旨的,因此,刘勰云“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以强调孔子所作《文言》的重要性。
刘勰还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这样论述道:
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
《宗经》篇中还有这样一段论述: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指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麵渊也。
刘勰认为:《易》、《书》等五经,经孔子删述而成;为了阐释《周易》经文,孔子还作了《十翼》。刘勰称赞孔子为了研《易》,"韦编三绝”。他还颂扬《周易》包含着哲人精深的道理。
刘勰的上述观点和论述,显然是受司马迁《史记》的影响,刘勰非常推崇《史记》、《汉书》,他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云:
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而仲洽《流别》,谬称为述,失之远矣。
刘勰指出,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从内容到体裁都很相似。《汉书》受《史记》的影响,而《汉书》和《史记》中有关易学的论述,同时对《文心雕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京房与《文心雕龙》
京房(前77—前37),字君明,汉代今文《易》“京氏学”的开创者,擅长用六十四卦分值四时气候,以解说阴阳灾异、占验吉凶。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以孝廉为郎,立为《易经》博士。京房所著《京氏易传》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京氏易传》对八卦的起源和《周易》的性质做过这样的论述: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圣人所以仰观俯察,象天地日月星辰草木万物,顺之
则和,逆之则乱。夫细不可穷,深不可极,故揲蓍布爻,用之于下。筮分六十四
卦,配三百六(八)十四爻,序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定天地万物之情状。故吉凶
之气顺六爻,上下次之八九六七之数,内外承乘之象。故曰兼三才而两之。
京房发挥了〈1系辞传》中的圣人观象说,认为八卦是圣人仰观俯察自然物象之后创造的;卦爻象能^示天堆万物之情状;卦爻内外之象能预示吉凶之气,兼有“天地人”(三才)变化的法则。《京氏易传》又云:
阴阳运行,一寒一暑,五行互用,一吉一凶。
京房指出,《周易》体现了阴阳二气运行和五行生克的法则。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则有这样一段论述: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
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显然刘勰吸收了京房的易说,并用以论述天地之“文”、人之“文明”与“自然之道”之间的关系。刘勰指出,人为“性灵所钟”,故与天地并列为“三才”,人为“五行之秀”,实为“天地之心(核心)”,因此,能创立语言,进而创立“文明”,这是自然规律。
京房还以“飞伏说”作为解《易》的条例。显者为飞,隐者为伏。凡飞、伏之象,必阴阳相对;飞阳则伏阴,飞阴则伏阳。京房的飞伏说又参入五行、干支、五星、四气等术数,以施于卜筮占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连用“飞伏”来描叙星的显隐。《文心雕龙•书记》篇云:
占者,觇也。星辰飞伏,伺侯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书记第二十五》对“飞伏”作了这样的注释:
飞伏:《晋•天文志》:自下而上曰飞。按:伏者,匿不见也。
从《文心雕龙》中可以窥见,京房“飞伏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dl/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