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天命观思想主要指什么?孔子的“乐天知命,守死善道”奠定了儒家天命观之基础,作为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孟子对孔子的天命观作了发扬。孟子认为,天命是存在的,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似乎并没有一个主宰者在发号施令,但又确实存在着一种人力所无可奈何的力量,它作用于每个人身上,使其或穷或达、或富或贵、或寿或夭,这种力量就是天,落实到个人就是命。
鲁平公想要见孟子,嬖人臧仓从中阻挠,孟子说:(鲁侯)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子不遇哉!孟子认为,君臣的知遇与否,是有一种外在的神秘力量在起作用,这种人所不能及的力量为天。
孟子承认天命,并提出了“立命”的观点: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也就是说,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的天命观是指:孟子在承认天命的同时提出了“正命”的看法: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孟子认为,不能因为人的寿夭是由天和命决定,便对生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正命”,不要以身试法。但“正命”并不意味着人为了保全自身不择手段,当一个人面临道义的抉择时,尽管他知道这样会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他依然会从容就死,“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才是真正的“知命”,所获得的也才是“正命”。天命难揣度,但是“性命”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孟子的学说承继了孔子的天命观,并增加了一份为了践行“道义”万死不辞的气概。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smbqr/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