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 道家养生 道家学说 道家功法
您的位置:国易堂 > 道教 > 道家全解 > 道家养生 >

道家养生:气的构成与功能

2013-04-30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道家养生

道家养生:气的构成与功能

气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又是流动着的能量,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气同样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之分。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后天之气称为气。气即产生于精,精的化生又赖于气,而精与气则是神的活动在人体内的物质基础和能量的源泉,因此精气旺盛的人其神也会旺盛。由此可见,精不能离开气而独活,气又离不开神而独息,神亦离不开气而独存。因此修炼之士,在修道的过程中亦非常注重凝神炼气,炼气生精,炼精化津,炼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而返虚的可循环的修真养命之道。

1.气的来源与分类

气的来源主要是肾精、水谷精微和大自然的清气三个方面。

精气:肾藏精,肾精可化生肾气,故称为“精气”。“精气”可生元气。元气是人体各种气的本源,是各脏腑组织发挥功能活动的动力。

谷气:为脾胃消化吸收化生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后天之气”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可不断补充先天之气,使人体元气充沛。

清气:指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而下纳于肾,成为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人体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获得气的来源,其中以肾精化生的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人出生后则主要依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水谷之气输运到各脏腑,便成了脏腑之气,水谷之气人肾,则补充元气,故后天脾胃对维护生命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养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节脾胃的功能,使脾胃代谢旺盛从而使气源源不断地化生,周身之气充盛,这样人体才能健康长寿。

人体之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元气,它是人体的各种气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元气禀受于先天,由先天之精化生,同时又依赖后天精气的滋养,才能充盛而不断发挥作用。元气在肾中生成后,通过三焦布散于全身各部,内至五脏六腑,外达肌肤腠理,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和温煦经络的功能活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旺盛,人体生长发育正常,体质强壮,精力充沛,从而不易生病。当元气不足,则其推动、温煦作用降低,从而各脏腑功能减退,造成人体弱而多病。故人的生命夭折与元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元气的充沛也取决于脾S的健运,人出生后,元气就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养,即使先天元气不足,而后天饮食起居调摄适宜,元气也可渐渐充盛;若脾胃损伤,则造成元气滋养无源,可导致身体诸病丛生。因此保养肾中元气、滋养脾胃才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宗气是由脾胃化生,再由脾上输于肺的水谷精气,与肺吸人自然界的淸气在胸中相合而生成的。宗气藏聚之处为膻中,即上气海。《灵枢•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可循气道而助肺行呼吸,凡人体之呼吸、言语、声音的强弱均取决于宗气;宗气贯心脉则能助心行血,心之搏动强劲,节律均匀。宗气不足,则呼吸气短,语声低弱无力,心之搏动无力,血行凝滞不畅;宗气不足则不能温养形体,表现为形寒肢冷而不能耐寒,运动不灵活等症。

营气是由脾K化生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血脉而生成;营气经肺进入经脉,发挥其背养全身的作用。营气与血并行,能不断化生血液,并能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脏腑组织得营气之滋养,则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活动,故营气不足,则全身亏虚,血脉不充。饮食水谷在脾0的作用下化生为精微,并由脾上输于肺,在肺的作用下,水谷精微中最精华的部分进人肠道成为“营气”,在正常情况下,“营气”每昼夜沿十四经循行五十周,营气生于中焦(脾胃),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始注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构成了“营气”在十二经脉循环从而流注于全身的通路。

卫气根于下焦,由元气化生;滋养中焦,依赖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得到充养;发于上焦,由肺布散周身。卫气行于脉外,伴随着经脉之气而行。白昼行于阳,即手足三阳经;夜行于阴,即手足三阴经。卫气能温煦五脏六腑、筋骨皮毛;还能固护肌表,防御外邪侵人。调节腠理开合,控制汗液排泄。若卫气充盛,则肌表固密,不易感受外邪;反之,卫气不足,则腠理疏松,汗出易感冒,患病不易愈。故《灵枢•本藏篇》曰:“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2.气的功能

温煦作用。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体温,主要靠气的温煦作用的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皮毛、五宫九窍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发挥其各自正常的生理功能;血和津液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正常循行、输布。如果气的温煦功能减退,人就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还可出现乏力气短、语声低微及心慌等脏腑功能减退的症状。

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的循环,津液的输布,都要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医家所谓“气行血行”以及“大气一转其气乃行”的意思就是只要人体气(真气)的机枢一启动,脏腑、血液等的功能就能正常运行。因此,气的推动作用使小儿不断长大,发育成熟;把营养物质输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把代谢后的废物、糟粕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谢;使人体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故气虚之人,小则生长发育迟缓,脏腑组织功能减退;大则血行淤滞,水液停留肌肤而见水肿,以及无力推动大便下行而见便秘。

固摄作用。气对血液循行具有约束作用,能防止其溢出脉外,并能控制汗液、尿液、精液的排泄,使其适时、适量排泄,防止其无故流失。若人的气不足,气的固摄作用减退,可见各种出血、9汗、小便量多、遗精早泄等现象。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是相反相成的,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例如,气对血的作用,一方面,气行血即推动血的流行;另一方面,气又摄血即气统摄血的流行。这样才能使血液得以正常循行,使大小便通畅而又得以控制,使汗液的排泄得到调节,使女子月经有行有止,使男子精液适时排泄。

防御作用。气能够护卫肌表,抵御外邪侵袭人体,病邪一旦侵人人体,人体之正气又能驱邪外出,使人恢复健康。故人气虚时,气的防御功能减退,人就容易感H,易患各种疾病,患病后也不易尽快恢复。

气化作用。气化就是由于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例如:膀胱是储藏尿液的器官,它之所以能把尿液排出体外,主要是靠气化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二是指津液、血、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医家的“精化为气,气化则精生”,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他们都强调精、气、神三者的化生,其理论都是以气的气化作用为依据的。

总之,人是通过不断气化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亏则病,气滞则伤。古人讲:“心为扇,主引风。”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所以先师讲:“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A觉。”

而人体的健康在一动一静之间。静是指静功,静功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动是指动功,动功使气血流畅,排除体内残渣毒素。人若常能进行一动一静的练习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养生保健的众多措施,均跫通过调养脏腑,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升降出人运动协调,水谷精气不断化生,代谢后的糟粕及时排出体外,使人体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jqj/ys/314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道家养生:神的构成与功能
道家养生学:精的构成与功能
道家养生学之精气神的概念与内容
道家养生“道”之升华,人道合一的最高境界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