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 阴阳八卦 阴阳转换 阴阳家 阴阳与应用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 > 阴阳 > 阴阳学说 >

阴阳概念与阴阳属性的形成(3)

2013-01-0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阴阳学说

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是一气之消息,一进一退,一消一长,……只是这一气之消长,做出古今天地间无限事来。

(《朱子语类》卷七十四》)朱熹的“阴阳一体”思想,它的二气相待,二气中又各自有阴阳相对,“二又各自为对”而两端之中又各有相分。“统言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朱裹发挥了王安石“耦中有耦”的观点,认为“一分为二”是一个永存不息的命题,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朱熹的“阴阳两端”思想,丰富了气化运动的理论。他看到了阴阳二气“相合”、“交感”同一的一面。认为,阴阳是“一气”本身所蕴含的,是气化运动的不同形式,他说:

'大抵阴阳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K,P3气凝聚即为阴,非只两物相对也。

(《朱子文集•答杨元范》)他认为“气”做两个肴,是分阴分阳;做-个看,只是“一气”的消长。朱熹的“阴阳两端”论,说得最也明白不过。

与朱熹同样,王廷相的“阴阳”论虽也主“二分之法”,不过他也不是“阴阳离合论”者,而是“两端论”者。王廷相的“两端思想,精于对“阴阳”分类的研究。

他对阴阳的“形”、“气”有四方面的规定,就是从“形”、“气”、“总言”、“极言”,四个方面,对“阴”、“阳”进行规定-就“形”而分,像有“天地”、“男女”、“雌雄”之类别;就“气”而分,像有“寒暑”、“昼夜”、“呼吸”之类别;总而言之,凡属于“气”一类的,都属于“阴”;凡属于“形”一类的,都厲于“阳”。极而言之,凡是有形体的以及氤氳芴苍之气,可以看得到形象的,都可以属为“阴”,之所以变化、升降、运动、飞扬之不可见的,都属于“阳”。这是王廷相f《慎言•道体》中所规定辨别“阴”、“阳”的原则。

王廷柑对“阴阳”的四个层面,从“形”、“气”、“终”、“极”,进行的分类•.从“形”来说,天地、男女,以及牝牡雌雄之分,具有相对性的事物,皆可分为阴阳。从“气”来说,“寒暑”、“昼夜”、“呼吸”的更替,具有时间转换性的过程,亦可分为阴阳,亦可看出,“阴阳”是“一气”流程中的正反相续相连一体的部分。从总体而言,凡属“形气”的东西都属阴;凡属“气”的物质,都属阳》极终而言,凡属有形象的为“阴”,无形象的,其运动、变化皆不可见的为“阳”。

这样精细的阴阳分类,在古代也是少见的。在原则上起了澄淸当时阴阳观念不淸的现状,起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王廷相在开拓阴阳研究方法方面,是有贡献的。

王廷相在阴阳构架上,反对“三分毕”,主张“二分法”。“天地也,阴阳也,牝牡也,昼夜也,不可以三者也。”(《慎言•五行篇》)认为“二而一”互相统一。“阴不离于阳,阳不离于阴,曰道。故阴阳之合,有宾主偏胜之义。”(《慎言•乾运》)王廷相虽然强调“二分法”,主张“宾主偏胜之说”,但在“阴阳合和”的观点上,也有新颖别致的论述。

阴阳的对待统一,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应有它主导的一面,丝毫不能有任何夸张不实的地方。“阴阳”的本性在于“合和”,一切对待中的“相仇”、“相斗”,皆在“合和”的前提下进行。当然,

“合和”中也有强制的一面。在王廷相的著述中,有许多“阴挟阳”、“阴遏阳”、“阴乘阳”、“阴盛阳”,表明阴阳二气,不仅有一方依存于另一方的关系,而且还有一方钳制一方、取代一方矛盾发展的趋势。不过,仅仅是趋势。所谓的阴类,只是阴胜于阳,而不是纯粹的“阴”;所谓阳类,也只是阳盛于阴,而不是纯粹的“阳”。亊物的性质,该由主导方面所决定。阴阳交错,组成了“气”的矛盾统一体。王廷相还把“阴阳成物”概括为两项原则,一是无过不及的“中和”原则,“过阴过阳则不和而成育;过柔过刚则不和而成道。故化之太和者,天地之中也。”(《慎言•问成•性篇》)。得天地之中,就能得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才能协调和谐。而另一条是“阴阳主导”的原则。阴阳运转,在一定条件下,总有一方为主导,一方为从属:“日出而苍凉,夜阴之积未遽消,光不甚于旁达也。日中而宜势,昼阳而积盛,光复炽于下射也。”“阴”、“阳”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阴阳”内蕴阐发所引起的“动静”、“刚柔”、“屈伸”、“淸浊”、“正负”、“雌雄”……诸范畴连锁的展开,组成以“阴阳”为枢纽的范畴网络系统,使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大为丰富。中国古代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大大显现出来。在中国“阴阳思想”发展历程中,阴阳八卦说、阴阳五行说、阴阳气化说,各种学说相辅相成,形成一条综合发展的脉络。继“阴阳离合”论以后,“阴阳一体”论为“气一元论”、唯物主义学派所掌握,唐宋以后,起着主线的作用,贯穿在“阴阳学说”之中。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y/yyxs/2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阴阳消长与阴阳互转、转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学说的关系
阴阳学说的涵义与本质,八字命理与阴阳关系
阴阳学说与阴阳的属性关系
阴阳学说之变易
阴阳学说观念的源起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