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智慧 >

虞氏卦变说之一阴一阳卦

2023-04-27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智慧

关于一阴一阳卦的卦变。上文 阐述了包括乾坤卦在内的五十六卦的卦变情况,还剩下一阴一阳卦的师、比、小畜、履、同人、大有、谦、豫等八个卦。关于这八个卦,虞氏有三个卦未注明变自何卦,有两个卦违背卦变的体例,令人颇为费解,兹具体分析之。

先看一阳五阴卦,谦、豫是通行本《周易》的第十五、十六卦,虞氏注《谦》卦日:

乾上九来之坤,与履旁通。天道下济,故“亨”。彭城蔡景君说“剥上来之三”。

按:虞氏曰“乾上九来之坤”,即是说《谦》卦由《剥》卦卦变而来。注《豫》卦曰:

复初之四,与小畜旁通。坤为邦国,震为诸侯。初至五体比象,四利复初,故“利建侯”。

可见,虞氏关于谦、豫卦的卦变设计,遵循了十二消息卦变杂卦的原则。师、比是通行本《周易》的第七、八卦,虞氏注《师》卦曰:坤为众,谓二失位,变之五为比。(蜀才日:“此本剥卦。”)

注《比》卦曰:

师二上之五,得位。(蜀才日:“此本师卦。”)

由虞氏注《比》卦来看,其并没有遵循一阳五阴卦本于十二消息卦剥、复的规律,而是认为比卦由师卦卦变而来。那么,师卦是由何卦卦变而来呢?唐明邦先生指出:

蜀才的卦变思想,是将荀爽升降说,同虞翻卦变说相结合。基本上依虞氏卦变体例,对虞氏自违其例者,有所匡正。

由蜀才对《比》卦卦变的注解来看,其对虞氏明显“违例”的卦变说并无修正,则蜀才关于《师》卦卦变的注解,亦当是本于虞氏,即师卦本于剥卦,遵循了一阳五阴卦本于十二消息卦剥、复的体例。

再看一阴五阳之卦。小畜、履是通行本《周易》的第九、十卦,虞氏注《小畜》卦曰:

需上变为巽,与豫旁通。豫四之坤初为复,复小阳潜,所畜者少,故日“小畜”。二失位,五刚中正,二变应之,故“志行乃亨”也。

注《履》卦卦辞“履虎尾,不侄人,亨,利贞”日:

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以坤覆乾、以柔履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虎尾”。

兑悦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哩人”。刚当位,故通。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兑刚卤,非柔也。

小畜、履皆是一阴五阳卦,而需、讼皆是二阴四阳卦,一阴五阳卦由二阴四阳卦卦变而来,这就突破了前述虞氏十二消息卦变杂卦的体例。

小畜、履两卦的特殊卦变,尽管由虞注来看其是出于注释卦辞的需要,但也确实如学者指出的:

一阴五阳、一阳五阴卦的卦变没有统一体例,显示了虞氏体系的不完备,不严密。

同人、大有是通行本《周易》的第十三、十四卦,虞氏注《同人》卦日:

旁通师卦。(蜀才日:、此本夫卦。九二升上,上六降二,则‘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下奉上之象,义同于人,故日‘同人’。”)

注《大有》卦日:

与比旁通。

对于大有卦,不但虞氏没有注明自何卦卦变而来,蜀才亦不言本于何卦,我们只能依照虞翻的卦变思想作一番推求。同人、大有分别与师、比旁通,即与之卦形全变,是否可以依比卦来自师卦的卦变说,而认为大有卦来自同人卦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 之正说”是虞氏重要的易学思想,为什么师卦必须变为比卦,原因在于九二阳爻位不正,当升之五位,方为正位。而同人卦之六二,如《彖》言“柔得位得中”,位正且中,若六二上之五,虽得尊位而位不正,虞氏不会作此卦变.上的考虑。由蜀才注《同人》卦“此本央卦”之语,说明作为同人卦的相覆之卦大有,亦当从一阴五阳卦卦变而来,而小畜、履虽是一阴五阳卦,却是从二阴四阳的需、讼卦卦变而来,若是大有卦又自小畜、履卦变而来,作为虞氏卦变体系极其特殊的“ 违例”,虞氏自当如注《比》卦一样注明,故大有卦只有来自央或垢卦。又由虞氏注《同人》卦曰“二至五体姤之语,注《大有》卦日“以乾灭坤,体央”之语,可见虞氏已经深刻观察到了二者与央、垢两卦在卦体上的相似性,按照阴阳升降的法则,同人卦是夫上六之二,故大有卦当是垢初六之五。

以上关于一阴一阳卦的分析,可见虞氏有违卦变体例的地方,这自然有失卦变系统的严整性。但如果我们不以苛求的眼光审视虞氏这几处违例的卦变的话,比卦来自师卦,而师卦来自十二消息卦剥;小畜、履虽来自二阴四阳的需、讼卦,但需、讼分别来自十二消息卦中的大壮、遁,故我们仍可以说,这并不违背十二消息卦变其他卦的总体理论构架。

总之,关于虞氏易学六十四卦的卦变设计,我们可以下图表示:

通过虞氏易学卦变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虞翻的卦变思想,即以乾坤为本、十二消息为纲,相对之卦在卦变上的所本之卦亦基本相对。可见虞氏卦变说已经摆脱了京房八宫卦变体系的影响,而重新沿着《序卦》所阐述的通行本《周易》卦序探究卦变之理。有趣的是,通过虞氏易学卦变图,可以查知本于乾卦(含乾卦)的卦变有三十四卦,本于坤卦(含坤卦)的卦变有三十卦。本于乾卦,即是以坤爻人乾;本于坤卦,即是以乾爻人坤,则乾爻动者三十卦,坤爻动者三十四卦,此与《周易》上下经所包括的卦数相合,又与《易纬●乾凿度》之说相合:

孔子日: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

此或是巧合,或是虞氏卦变说的本然之义。

总之,虞氏易学的卦变说,可谓集战国时期《 易传》和两汉孟喜、京房、荀爽易学中的卦变思想之大成,融会贯通而推陈出新,是全面、深人而系统的卦变说的理论体系。其以乾坤卦变六子卦解释《系辞》“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过程,突出了六子卦在宇宙生成论上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两汉时期的易学天道观。同是本于孟喜“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理论,却能继京房八宫卦的卦变体系之后,以乾坤卦变十二消息卦、十二消息卦变其他五十二卦,富有逻辑性地构建起了《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变体系。在这个卦变体系下,贯穿着虞氏卦变的根本原则或者说基本规律,即一卦六爻内一次卦爻升降或一个爻位的阴阳变易完成一次卦变,前者基本体现在十二消息卦变其他卦上,后者基本体现在乾坤生十二消息卦上。尽管以今天的学术眼光审视,虞氏个别卦变之说有“违例”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其对于《周易》六十四卦之间卦变、爻变规律的阐发,既进一步揭示了《周易》六十四卦卦象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奥秘,解释了《周易》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也进一步丰富并深化了《易经》的变易思想,从而提升了人们对《周易》思维体系的认识。从易学史发展的脉络上看,虞翻的卦变理论,标志着自战国时期《易传》开启的两个命题一以卦变说解释阴阳消长的天道观,以卦变说解释《周易》卦爻辞,经过两汉时期孟喜、京房、荀爽易学的努力,至虞翻易学而最终予以比较圆满的解决,意味着卦变说阶段性的终结,从而又预示着易学将开启新的学术转向。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zh/9676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虞翻易学的其他解 《易》体例:旁通说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