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智慧 >

虞氏卦变说之本于乾坤卦

2023-04-26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智慧

关于虞翻易学的卦变说,清代学者惠栋指出:卦变之说本于《彖传》,荀慈明、虞仲翔、姚元直及蜀才(范长生)、卢氏、侯果等之注详矣,而仲翔之说尤备。

可见清人对虞翻易学的卦变说,评价甚高。虞氏的卦变理论,也得到了今人的肯定,林忠军先生评价虞翻卦变理论时说:其卦变体系的精微、庞大及完备是古代(宋以前)言卦变者望尘莫及的。

虞翻易学的卦变说,当是受了荀爽易学的影响。《三国志●虞翻传》注引虞翻日:

经之大者,莫过于《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谓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逾俗儒。

朱伯崽先生指出:

他(指虞翻,笔者注)发挥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

林忠军先生也认为:

虞氏推崇荀易,很大程度上与荀氏言卦变是分不开的,荀氏卦变说在虞氏卦变说形成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虞氏的卦变说,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保存得比较完整,除了师、同人、大有卦不言自何卦卦变而来外,其他各卦皆言自何卦卦变而来,这为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虞氏卦变说提供了条件。朱伯昆先生认为虞翻卦变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乾坤父母卦变为六子卦,一是十二消息卦变为杂卦。

笔者赞同朱先生的观点,但虞氏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荀氏卦变说对于虞氏卦变说的影响,对虞翻易学中卦变说作具体的分析。

本于乾、坤卦

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乾、坤卦变而成六子卦;另一种是乾、坤卦变而成十二消息卦(乾坤两卦除外)。

(1) 乾、坤卦变而生六子卦。虞翻的这一卦变思想,远绍《说卦》乾坤生六子说,近取荀爽易学的乾坤卦变六子卦说。虞翻将乾坤生六子的卦变过程,置于宇宙生成论的高度,以之解释《系辞》“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过程。虞氏曰:

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乾二五之坤则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则生巽离兑,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冬者也。

我们知道,孟喜易学在《说卦》八卦方位说的基础上,提出坎离震兑为四正卦,主宰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并以阴阳消长的理论,结合四正卦的三画卦象给予了论述。虞氏则从乾坤卦变的角度,阐释了四正卦在宇宙生成论上的重要意义,由“太一”→天地(乾坤)→四时(坎离震兑) →八卦,吸收了汉代国家信仰中的“太一崇拜”,构建了易卦系统的宇宙生成论,这是其卦变说的创新之一。

尽管受荀爽卦变说的影响,虞翻认为六子卦是由乾坤两卦卦变而来,但从虞氏卦变的思想及具体卦变设计上来看,其更取十二消息卦卦变六子卦之义,故关于六子卦的卦变,存在“两可”的情况。如虞氏注《坎》卦曰:

乾二五之坤,与离旁通。于爻,观上之二。

前一句是说坎自坤卦变而来;后一句是说坎自观卦变而来。其注《离》卦日: .

坤二五之乾,与坎旁通。于爻,遁初之五,柔丽中正,故“利贞,亨”。

前一句是说离自乾卦变而来,后一句是说离自遁卦变而来。很明显,关于前者,虞翻是受了荀爽卦变说的影响;关于后者,方是虞翻易学自成体系的卦变说。故虞氏注《震》卦日“临二之四”,注《巽》卦日“遁二之四”,注《艮》卦日“观五之三”,注《兑》卦曰“大壮五之三”。可见虞氏在六子卦的卦变设计上,是有着鲜明的规律性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虞氏的卦变说,其本于荀氏易学的,有的并不属于虞翻自创的卦变体系。就是说,虞氏《易注》中的卦变说,有的仅仅是对于荀氏卦变说的记录或借用,并不能算作虞氏的卦变思想或卦变设计。

在此需要提出的问题是:虞氏易学的卦变体系中是否有六子卦卦变杂卦的设计?我们知道,在荀爽的卦变体系中,六子卦是有卦变其他杂卦的功能的,而虞翻注《屯》卦:

坎二之初,刚柔交震,故“元亨”;之初得正,故“利贞”也。

注《蒙》卦日:

艮三之二。“亨”谓二。震刚柔接,故“亨”。

注《大过》卦辞曰:

大壮五之初,或兑三之初。“栋桡” 谓三,巽为长木称“栋”。

初上阴柔,“本末弱”,故“栋桡”也。

虞氏《易注》中言本于六子卦卦变的仅此三例。其中,屯、蒙分别本于坎、艮,又见于荀注。上文已辨析, 虞氏日大过卦的卦变“或兑三之初”,亦当本于荀注。如何理解虞氏《易注》中的这三例卦变?林忠军先生认为:虞氏卦变说中屯、蒙、颐、中孚、小过、丰、旅等七卦属于卦变中的特变,反映了虞氏卦变体系的前后矛盾。笔者认为,就虞翻的整个卦变体系来看,十二消息卦卦变其他杂卦是主线,如果说虞氏设计了六子卦卦变其他杂卦,考虑到虞氏将六子卦抬升到“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高度,六子卦又皆从临、观、遁、大壮四个消息卦卦变而来,则不会只构建坎、艮、兑三卦可生成其他杂卦,而震、巽、离三个卦不能生成其他杂卦的体系。所以,仅就此三个卦的卦变而言,毋宁说是虞氏的卦变思想,不如说是其对荀爽卦变说的标记。因为就京房八宫卦的体系来看,这三个卦分别为二世、四世和游魂卦,而在荀爽的卦变体系中,本于六子卦的卦变,亦皆在这三世的卦中,故虞氏曰“坎二之初”“艮三之二”“兑三之初”之语,当是对荀氏易学六子卦卦变杂卦的理论总结。上文已述,虞氏注坎、离两个卦的卦变有“ 两可”之说,虞氏注大过卦的卦变亦存“两可”之说,说明了“大壮五之初”,方是虞氏自创的卦变设计;此处不用己说,而取荀氏“兑三之初”的卦变说,与其注屯、蒙两个卦一样,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卦辞。故虞氏关于屯、蒙两卦的卦变设计,从临、观卦变杂卦的规律来看:屯卦当是“ 观上之初”,蒙卦当是“临初之上”。再退一步说,坎、艮两个卦属于二阳四阴卦,卦变自临、观来,故言屯、蒙来自临、观卦的卦变,也是可以的。

(2)乾、坤卦变而成十二消息卦。就虞翻所处的东汉末期的学术思潮来看,孟喜开创的十二消息卦说已经不是新说。但从虞翻对于整个《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变来看,乾坤卦变十二消息卦,方是揭开了虞氏卦变说的帷幕。虞氏注《复》卦“阳息坤”,注《临》卦日“阳息至二”,注《泰》日:

阳息坤,反否也”,注《大壮》曰“阳息泰也”,注《夫》日“阳决阴,息卦也”,此五卦皆言“阳息”,本于《坤》卦。虞氏注《姤》日“消卦也”,注《遁》日“阴消垢二也”,注《否》日阴消乾,又反泰也”,注《剥》卦曰“阳消乾”也,于《观》卦虽无注,但依其注《大壮》之例当为“阴消否也”,此五卦言“阴消”,本于乾卦。可见虞氏本于京房、荀爽易学关于十二消息卦卦变的解释,而更突出阳息阴消之义。

分类标签:卦变六子卦十二消息卦乾坤卦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zh/9676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虞氏卦变说之本于十二消息卦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全国各地有名的汤圆有哪些?
《孟氏易传》下经之明夷卦
《子夏易传》周易上经(二)
易经智慧论述,易经的运用“分两尚中”与“兼
孔子是如何看待饮食的?
虞翻易学观(一):乾坤互涵
什么是象数理与象数思维?
论虞翻易学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