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汉纪》云:“臣悦叔父故司徒爽著《易传》,据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以十篇之文,解说经义,由是兗豫之言易者咸传荀氏学。”由此可知荀氏对当时中原易学影响之巨。及至王辅嗣出而据荀氏乘承应比,爻位之律则,加之以老庄之玄言以释易,而独传于千古,是《荀氏易》之影响后世者亦至巨也,兹略述诸家易受荀氏影响者于后,以为一隅之举。
(一)《虞氏易》源于荀爽者
虞仲翔作易注奏上于汉献帝云:“至孝灵之世, 颖川荀谓,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是虞氏亲见《荀氏易》也,今观其易注,亦取荀氏升降、卦变爻位据承应乘往来之说。其经文亦有与荀氏同者,如:
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兼于阳也。《释文》云:“疑,荀虞姚信蜀才本作凝。嫌,荀虞陆董作兼。”
屯。荀注云:“此本坎卦也。”李鼎祚云:“初六升二,九二降初。”虞氏日:“坎二之初,刚柔交震。”
蒙。荀注:“此本艮卦也。”李鼎祚释之日:“二进居三,三降居二。”虞注:“艮三之二。”需九二,需于沙。荀注:“二应于五,水中之刚,故曰沙。”虞注:“沙谓五,水中之阳,称沙也。”
谦。象:“君子以掙多益寡。”《释文》云:“荀作掙云取也。”虞注:“君子谓三。掙,取也。”
乾,九二。荀注:“二当升坤五,故见龙在田。”虞注:“阳始触阴当升五为君,时舍于二。”
升。荀注:“大人,天子谓升居五。”虞注:“升五得位。故有喜。’
(二)陆续姚信董遇蜀才张蹯荀柔之僧绍一行之易源于荀氏者
此诸家皆生乎荀氏之后,故亦尝取资于荀氏,故诸家易与荀氏多有同者,如:
文言:君子礼信足以长人。《释文》云:“礼仁,京房荀爽董遇本作体信。”又利物足以和义。《释文》云:“孟喜京荀陆续作利之。”
师,初六,师出以律,不臧凶。《古易音训》引晁氏日:“ 刘荀陆一行作不。
剥,六三,剥无咎。《古易音训》引晁氏云:“京刘荀爽一行皆无之字。”
谦。象:“君子以桴多易寡。”《释文》云:“裒刘荀董蜀才作掙,云取也。”
系辞:圣人以此先心。《释文》云:“洗,京荀虞董张蜀才作先。”又: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释文》云:“荀爽荀柔之僧绍:知音智。”
(三)王弼之易源于荀氏者
王辅嗣据荀氏爻位之律则,当位之义,乘承应据之理,文之以老庄之玄言,为魏晋以后言易者所取法,至唐代正义,用辅嗣本,而独享令名于千古,追原其易注,盖亦颇取荀氏之说也。如:
剥,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王辅嗣云:“床者 人之所以安也。剥床以足,犹云:剥床之足也,蔑犹削也。剥床之足,灭下之道也,下道始灭,刚陨柔长,则正削而凶来也。”《释文》云:“犹削或作消,此从荀本也。”荀,盖指荀爽。
观,六二,窥观,利女贞。王注云.....犹有应焉....君内得....居中得位。”
临,六三,甘临。王注云:“履非其位。”六四注云:“履得其位。”
益,六四。王注云:“体柔当位在上应下。”
夬,九四。王注:“下刚而进,非己所据。”初九注:“ 往而不胜。”
姤,九三。王注:“二据于初,不为己乘,居不获安,行无其应。”是辅嗣之注易也,固尝本荀氏之家法也。
(四)《九家易》源于荀氏者
《释文序录》云:“《荀爽九家传注》十卷,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盖魏晋南北朝学易者所集九家易注荟而成书者也。既以荀爽为主,则必泰半为荀爽之说也,故荀氏升降、卦变、爻位、消息、象数诸学,《九家易》皆祖述之。以其易注之泰半相同也,故惠定宇以为《九家易》乃六朝人说《荀氏易》者所作,张惠言亦以为然,故惠氏之易汉学则二家并述而张氏作《周易荀氏九家义》,则并而一之,明《荀氏易》对于九家有最深切之关系也,取二家书校之信然。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xx/9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