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易传 >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2015-05-04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传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易知则有亲”,因为宇宙的基本规律(乾道)是如此容易了解,人们都愿意学习和亲近它。正如人对于浅显的亊喜欢去学习,艰深的就选择逃避一样。
 
“易从则有功”,坤道容易实践,便能有所作为,建立人类的功业。
 
“有亲则可久”,如果这规律(乾道),人人都亲近它、学习它,这规律就能在人类中间持续发展,令它可以长久存在。这个“可”字用得非常好,它说应该可以而已,而不是绝对,说得比较谨慎。“久”是说时间,用得很精妙。这是因为古人看到天的转动,就有日夜的交替、时间的改变,因此把天与时间联系在一起。乾就是天的规律,因此就说“可久”,暗中指出了它长久持续的时间性。当一样事物长时间为人所接受,即使它不是真理,也应该是接近真理的。否则虽然短期它可通行,但一被人发现它有问题,就会被扬弃。所以凡是可以长久实行,便可称它为相对的真理,或者叫作“规律”。我们从这里引申,一种真理或者自然规律,能够使人人亲近或者长久维持,它便会渐渐变成人们所认可的真理,或者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便自然身体力行,成为习惯。而《系辞传》的作者就认为是从天的规律发展而成。
 
“有功则可大”,如果人类能够通过努力作为,建立亊业的话,那么人类就由最原始、简单的原始社会,发展成为今天的繁盛进步,使事业变得愈来愈广大。大是指空间的广大,“有功则可大”是从“坤作成物”之义引申的。和上句相对成文,就是说明大地的规律。此外,上句的“可久”,指如要令事物持久,一定要有新陈代谢的作用才可以。否则有如食物,放在家中数天就会腐烂。所以,任何节物一定要更新。《系辞传》后面的文字特别强调了这一道理,叫作:“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徳”,说的是乾。乾的规律之所以能够永恒保持,是因为宇宙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化而日新。今年春天过去,明年春天复来;今年梅花绽放,明年梅花依然盛开,表面上似乎看不到有什么不同,但亊实上,今年的梅花和去年的梅花已经有所变化。只是我们肉眼凡胎,看不出那些细微的变化而已。一百年、一千年之后,梅花便会变种。人类何尝不是在变化之中?只是变得少,自己不察觉而已。宇宙要维持变化,便一定会日新。《系辞传》说出了宇宙事物的发展,虽然是循环的,但每一次循环都是在上一次的循环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我们的宇宙,自创生到现在,可能已有一百五十亿年。单就地球来说,便至少有四十至五十亿年才发展到今天。可能再过四十至五十亿年地球才会毁灭。从前人类以一生百年的短暂生命来观察宇宙,表面似乎看不出它有什么变化,因为百年和五十亿或一百五十亿年相比较,时间实在太短了。但是现在人类的仪器精密了,已能最度其中的
变化,更能从推理知道宇宙日在演化之中。乾在宇宙中最伟大之处,就是它盛大的德性,能够推陈出新。任何亊物都在日新。坤地规律之所以伟大,就是它不仅仅循环地生出万物,而是每次生出的万物都是比上次更多、更好。地球最初只有很少的物种,发展到现在已逾亿种物种,可见“富有”确是坤地最伟大的贡献。
 
现在这篇文章主要不是说宇宙,而是说人类。我们人类能够掌握宇宙的规律,正如刚才的解释,是因为它平易,我们人类容易懂得;是因为它简单,人类才能够实行。整段都是说人类,这个又与道家观念不同。道家认为宇宙有自然规律,人要忘记自己的存在,回归到天地的怀抱。人融化于大自然,人就不存在,变成宇宙的一粒沙尘。但儒家则不同,他明白宇宙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使它向前发展,令人作为地球的主宰,发展自己的伟大。人要和天地并立,使天地人三才同样伟大。一个认为自己不存在,一个则要尽量进德修业,要与天地鼎足并立。因此《系辞传》的作者,虽然接受了道家的知识,承认天道是无为的;但道家是天道无为,人道亦应无为;儒家则是天道无为,而人道则应有为!这便是观点立场不同,所以分为不同的学派。故《系辞传》是否道家的著作,要从这些最根本、最关键性的观点来分析,并不是因它接受了道家思想便是道家后学。正如我接受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不等于我是西方知识的信徒。“有功则可大”的“大”便是宮有之大,功业之大,是说坤地的作用。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易知则有亲”,意思是说如果人心口如一、光明磊落,人家就容易亲近。反之,如果居心叵测,人家谁会亲近?
 
“易从则有功”,意思是说如果有群众,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反之,如果是孤家寡人,事情就办不成。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这句话承上而来,是说有人亲近,事业才能长久;有了成功,事业才能越来越大。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479.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孔子作《易传》:文献与考古记载
《中庸》《易传》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中庸》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是谁写的?前人关于《易传》著作年代
《子夏易传》中的相应说
相应说 :《易传》中的相应感应说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