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卜筮》说:
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 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 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越,果克之。
上述事例说明,孔子传《易》并不是只传给“商瞿”或其他 某一位弟子,仅从文献记载来看,问《易》于孔子者便有子夏、子 张、子贡等。《易》乃孔子教授弟子的重要教材之一,众弟子传之, 亦在情理之屮。过去,学者一般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讲孔子 传《易》于商瞿为依据,认为孔子未传《易》于其他弟子,事实 上这是一种误解。
子夏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孔子的学业,《说苑•杂言篇》说: “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 “孔子死后,子夏居西河教授。”《礼记•檀弓上》曾子说:“吾与 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 夫子。”《文选•曹颜远思友诗注》说:“子夏六十四人,其撰仲尼 微言以当素王。”《史记•儒林传》说:“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 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子夏居西河……如田子方、段干木、 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马端临在《文 献通考》中说:“容斋洪氏随笔曰: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 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于《易》则有传,于 《诗》则有序……后汉徐防上疏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斯其证云。”以上所述,说明汉儒认 为,孔子死后,六经均为子夏所传。其名望之高,足以与孔子相 提并论。既然如此,那么子夏传《易》作《易传》乃是顺理成章 的事了。由此言之,《子夏易传》乃子夏所作,是极为可能的。
②既然子夏作了《易传》,又为什么刘向称韩婴所作,荀勖称 “丁宽所作”,张墦称“犴臂子弓所作”呢?
马国翰认为,矸臂子弓曾传《子夏易传《史记•仲尼弟子 列传》说:“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史记• 索隐》说:“应劭云子弓是子夏门人”(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亦 主此说)。应劭“少笃学,博览多闻”(《后汉书•应劭传》),是 东汉灵帝、献帝年间的著名经学家。他认为馯臂子弓是子夏的门 人,决非空口杜撰,必定有案可稽。这就是说,馯臂子弓不仅受 《易》于孔子,同时亦受《易》于子夏。既如此,他必然要传授 《子夏易传》。在其传授过程中,对《子夏易传》可能有所增削,故 张墦认为《子夏易传》或“轩臂子弓所作”。
马国翰认为丁宽、韩婴得《子夏易传》而修之。丁宽是汉初 易学大家田何的弟子,亦称“丁将军”(为梁孝王将军,见《汉书 • 丁宽传》),文帝、景帝时人,亦以《易》闻名于世。丁宽又如 何得《子夏易传》而修之呢?《汉书•儒林传》说:“自鲁商瞿子 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矸臂子弓,子弓 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汉 兴,(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 《易传》数篇。”《汉书• 丁宽传》说:“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 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 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虽然《史记》及《汉书》均言馯臂子弓直接或间接受《易》于孔子弟子商瞿,但文 献中从未有商瞿作《子夏易传》的记载,故《子夏易传》与商瞿 无关。上文已讲过,馯臂子弓曾受《易》于子夏,而且传授《子 夏易传》,那么《子夏易传》由馯臂子弓则依次传至汉初田何,田 何又传至丁宽,丁宽又曾作过《易传》。他将《子夏易传》的内容 纳入自己所作的《易传》当中,或者在原来《子夏易传》的基础 上加以增削。这样一来,丁宽《易传》包含了《子夏易传》,从某 种程度上讲,丁宽《易传》亦即《子夏易传》。因此,马国翰所言 丁宽得《子夏易传》而修之,是极可能的事。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cs/9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