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称的《易经》,即《周易》,包括《易经》的经文和解经的《易传》两个部分。《易经》的卦辞据说是周文王在囚居羑里时所写的,河南安阳的殷故都,至今还保存着“文王演易处”。而“爻辞”据说是周公写的。至于《易传》,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认为,是由孔子所写(见《史记•孔子世家》)。但据《易传》所说,《易经》所依据的八卦,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由人类始祖伏羲所发明了,时间比至今约4500年的神农时代还早得多。而从《易传》本身的各篇内容看,在卦序排列、卦义阐析方面,互相矛盾处很多,文风也很不一致。这一点早已经为历代许多学者指出。所以,《易经》绝非一人所作。
再从《易经》由简古的卦辞、爻辞构成的经文,以及解经的彖辞、文言、象传以至系辞、说卦的多层结构及其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看,也不可能于--时一地由一人所完成。它实际上是数以千百计的众多卜巫史官,千百年来洞察自然人世之变后的集体智慧结晶。以后才经过周文王加工后,在孔子主持下,像编写《诗经》那样,由其学生或后人反复改定后基本定型的。这一点可以从《易传》直接引用孔子论易的话看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主观划定《易经》的作者为伏羲、神农、黄帝、周文王、周公或孔子,还不如将其“作者”笼统称为“易家”为好。因为从《易经》的精深广博思想看,它虽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其实绝非儒家一家思想,而是涵盖百家,对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杂家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中华文化思想源头,称其众多作者为“易家”,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cs/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