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详解 太极图 阴阳鱼 太极八卦 太极学说 太极与应用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 > 太极 > 太极学说 >

太极学说先天图:来自道教的原始太极图(2)

2013-01-06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太极学说

谢仲直即宋末著名诗人谢枋得,彭翁为彭耜,武夷君为道教内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他们三人都活动隐居于武夷山,所以他们的“太极图”应该是从朱熹、蔡元定那里传下来的。所谓“易三图”,就是罗愿说的“阴阳相含图”(即“先天图”或“太极图”,全称为“先天太极图”)、“八分之”的“河图”(全称为“河图太极图”)和“界分九宮”的“洛书”(全称为“洛书太极图”)三图。这张阴阳相含的“太极图”因为是按先天八卦的次序和方位排列的,所以宋人称这张图为“先天图”而不称为“太极图”,并同周敦颐解说的那张“太极图”区分开来。宋人把“先天图”、“河图”、“洛书”看成是具有同一意义的三幅重要的图,如张行成的《易通变》中就有河图洛书先天三合一图。自邵雍以后“先天八卦方位图”、“河图”、“洛书”大行,后来载在朱熹的《易学启蒙》、《周易本义》中,传播天下,关于“河图”、“洛书”在宋代还发生过“图十书九”与“图九书十”的长期争论,早在宋易学中形成了“图书学”的专门,袁桷怎么还说这三图“文公不得而见”,“蔡氏所传书,讫不著图,藏其孙抗,秘不复出”,连魏了翁竟也“欲经纬而卒不可得”呢?人们向来感到不可理解而疑其说不可信。胡渭在《易图明辨》中也没有能说清楚:实际上这里说的三图不是指“先天八卦方位图”、“河图”、书”,而是指“先天太极图”(简称“先天图”作阴阳相含之象,标以先天八卦方位或六十四卦方位,即今所称“太极图”)、“河图太极图”(八分之)、“洛书太极图”(界分九宫)三图。罗愿明确说是得自于青城山道士。罗愿和朱熹都是新安人,又都好佛道,两人关系至密。罗愿在《新安志》中第一个为朱松朱熹立了传,而罗愿一死,朱熹便同刘清之整理了他的遗文,编成《鄂州小集》出版。但小集仅收集其文十分之一,多有亡佚。估计朱熹早从罗愿那里知道了这种阴阳相含的“先天图”,后来便在绍熙四年托蔡元定由荆州入蜀寻访三图,从青城山道士手中购得了原图。在《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四《答蔡季通》书八中,朱熹提到蔡元定这次由荆入蜀之行:

“夏口、武昌一带形势既闻命矣,涉重湖,窥衡湘,历襄汉,下吴会,方羊而归,所得当益富……”此书作于绍熙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窥衡湘,历襄汉”同袁桷说的“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三图焉”一致。能够证明朱熹、蔡元定确实得到了这“三图”的,便是在这以后不久,庆元二年朱熹同阁皂山道士甘叔怀以及蔡元定、方伯谟等人商量,决定把这“三图”刻上道教阁塔宗的发源地阁皂山摩崖,他在给蔡元定;方伯谟信中都提到此事:

前日所说磨崖刻“河”、“洛”、“先天”诸困,适見甘君说阁皂山中新营精舍处,有石如削,似可鴒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须刻卦印印之,乃佳。但篆隶碑.子字画皆不满人意,未有可写之人为挠耳。令伯谟篆如何? 

三图须作篆,乃有古意,便当遣人送伯谟处也。

欲烦篆数十字,纳去纸两卷,各有題识,幸便为落笔。欲寄江西,刻之岩石。有人在此等候,不能久也,千万便付此人回。

后来图在庆元三年刻上阁皂山,但变成了二图,朱熹在《书河图洛书后》中说:

世传一至九数者为河困,一至十数者为洛书。考之于古,正是反而置之。予于《启蒙》辩之详矣。读《大戴礼书y/又得一证: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语,而郑氏《注》云:“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以此九数者为洛书矣。阁皂甘君叔怀欲刻二图山中,览者未必深考,又当大启争端。

所以只刻二-图,自然是因为八分之的“河(河图太极图)与界分九宫的“洛书”(洛书太极图)本已包含了阴阳相含的“先天图”(先天太极图),前二图是对后一图的具体解说,三图本为一图。 

另外,今台湾故宮博物院藏有宋椠《晦庵先生文集》,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是朱蔑生前的文集刻本,据后集避光宗讳以及其中有绍熙二年作的《答王子合言仁诸说》、绍熙三年作的《答黄商伯》等,可以断定《晦庵先生文集》编刻于绍熙三年。后集中收有“河图”、“洛书”、“八卦次序图”与“六十四卦次序图”,而独缺“六十四卦方位图”(即“先天图”),这有力地表明,直到绍熙三年朱熹手头还无“先天图”,朱熹在绍熙四年派蔡元定入蜀得到这张“先天图”由此更得一证。

上面是一条从“青城山隐者”到朱熹、蔡元定的“太极图”传授系统。对于另一条由“蜀之隐者”到张行成的传授系统,《宋史•隐逸传》也有详细叙述,其中说:

初,程頤之父晌,尝守广汉,頤与兄顥随侍,游成都,见治篾箍桶者挾册,就视之,則《易》也。欲拟议:致诘,而篾者先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失位。”兄弟涣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則去矣。其后袁滋(按.即袁溉)入洛,问《易》于頤,頤曰:“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骛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不知所得何语也。.(胡)宪、(刘)勉之、(袁)滋,皆闽人;(冯)时存、(张)行成,

蜀人;郭展氏及篾叟、酱翁,皆蜀之隐君子也。

薛士龙在《袁先生传》中也有同样的记叙。薛士龙是袁溉弟子,稍早于张行成,可见袁桷的记载是十分可信的。张行成是临邛人,学本邵雍,他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得到邵雍所传十四图,在《进易书状》’中,他自称所作《易通变》是“取自陈抟至'邵雍所传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演解释,以通诸《易》之变。”在他的《翼玄公中,正赫然记载着一张“太极图”一他称为“易先天图”。同罗愿与朱蕉、蔡元定从青城山隐者得到的“先天图”(太极图)一样,不同的不过是一标以先天六十四卦方位,一标以先天八卦方位而已,这张“易先天图”无疑也是来自“蜀之隐者”。因张行成公然宣称他的易学易图渊源于道士陈抟,他的易学被目为?易外别传”,而他的《翼玄》又主要是发明扬雄的《太玄》,不套正统的易学,所以,这部《翼玄》很少流传,但朱熹与蔡元定与他同时,又都好奇书,蔡元定甚至因精通地理风水易象术数之说而被目为“妖人”,当张行成在乾道年间写成《翼玄》进上朝廷肘,朱熹也正在作《太极图说解》,他和蔡元定应该是能看到张行成的《翼玄》的。因此也不排斥这样的可能性:朱蒹和蔡元定看见了《翼玄》中的“先天太极图”,故后来朱裹再托蔡元定入蜀寻访,又得到“八分之”的“河图太极图”与界分九宫的“洛图太极图”,后人遂一并误以为三图均由蔡元定自青城山购得;也可能朱熹与蔡元定从《翼玄》中得到这张“先天太极'图”,因这张图本是张行成从青城山道士那里得到的,后人误以为•是蔡元定义蜀从青城山道士处买来的了。总之问题不在于这张图是不是蔡元定入蜀购得,而在于这些材料确凿证明了两点:一是宋代已有“先天太极图”,是“先天太极图”渊源于道教。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tj/tjxs/3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太极元气说
太极论:太极学说与太极图
太极学说及中华太极文化的象征——太极图
太极学说与太极图,世界上最早的脑电图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