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的重要秘典《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为天师道宣讲老子《造德经》的注解本,是天师道最主要的经文典籍,且规定信徒们都要诵习。也是道教历史上,哲学著作向宗教神学著作转化的典范。
《老子想尔注》全名《老君道德经想尔注》,两卷。其著者说法不一,一说为张道陵,一说为张鲁或刘表,明代《正统道藏》中《传授经戒仪注決》明确认为,《老子想尔注》是张兽托名想尔而作。天师道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信徒们都要诵习,而《老子想尔注》便是当时天师道祭酒宣讲《老子五千文》的注解本。
《老子想尔注》早已散失,清朝末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有《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注与经文连写,字体不分大小,章次不分,过章4、另起一行。据考证,它是六朝钞本,此残卷在1905年失窃,现收藏在伦敦博物馆。今人饶宗颐将敦煌残卷连写的经文与注释分別录出,按《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次第,分别章次,并作考证,著《老子想尔注校证》。
《老子想尔注》是用增字、删字、改字的方法,来对《老子五千文》的原文进行一些有意修改,以树立自己的思想。另外,通过注释,将哲学著作改造成真正的道教经典,将《老子五千言》中作为哲学范畴的“道”人格化、神格化。因此,在《老子想尔注》中深蕴着天师道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政治思想,其表现为:推尊太上老君和黄帝为崇高之神,信行“真道”。认为“道”是专一、真诚、清静自然、好生乐善的,只要人们谨守道诫,就可以延年增寿,除灾得福。认为善保精气就可以实现仙寿,做到无思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不为恶事等。认为行道,不只是道士的事,帝王也应行之,用以教化天下,实现太平之治。
在道教史上,《老子想尔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良好政治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它也是研究道家哲学如何转变为道教神学的重要依据材料。
《老子想尔注》在道教发展过程中亦颇受重视,隋唐以前更尤为是,例如在《传授经戒仪注诀》列举道士当诵习十卷经,第五、第六即是《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经》中的"寿"
由天师道宣讲的注释本一“寿”字。它认为“遒”是专一、真诚、清靜自然、好生乐善的,故只要人们谨守此道诫,就可以抵达一个仙寿的至高境界。诚如此幅图所绘制的境界一般。人们在靜幽的、如同仙境般的山林中,傍水而居,甚是惬意无常。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jsj/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