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抱朴子 道藏 南华经 黄庭经 度人经 阴符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道教 > 道教书籍 > 黄庭经 >

炼养家的指引《黄庭经》

2013-04-0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黄庭经

在道教寥若总星般的道经典籍中,《黄庭经》因其巧妙地将道教教义和医学相糅合之缘故,而成就了一个新的养生炼丹术,由此而成为最深受炼养家喜爱的典籍。其间所记载的修炼术,更为后世内丹理论学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为道教教义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部修真典籍。现传有三个版本,即《上清黄庭内景经》、《上清黄庭外景经》和《上清黄庭中景经》,其中《上清黄庭中景经》乃后人之作,一般不包括在《黄庭经》内。

“黄庭”中的“黄”是指中央之色,“庭”是指四方之中,“黄庭”喻指道家内修功夫的中空现象。

炼养家的指引《黄庭经》

这部经典之作的成书有着颇传奇的经历:传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希望王羲之为其抄写一部《黄庭经》,但又不敢贸然提出。当他获悉王羲之爱鹅后,便精心饲养了—群白鹅,后赠予羲之,并提出写经的要求,王羲之欣然答应了他,并工工整整地为他抄写了《黄庭经》。因此,这部著作又被称为《换鹅帖》。据记载,王羲之以后,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宋代书法家米芾、黄庭坚等都杪写过这部经。

世传《黄庭外景经》早于《黄庭内景经》出观,《黄庭外景经》托于太上老君所说,相传被西普初魏夫人所得,实为上清派传承的教本。

《黄庭内景经》又名《太上琴心文》、《大帝金书》、《东华玉篇》,一卷,用七言韵文写成,共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为标题,正文计416句,2912字。在《黄庭内景经》中包含着一些医学理论,其间分別论述了人体各主要器官的人致情状以及主要生理功能,并着重阐述了人体五脏及胆腑的生理作爪。另又吸收《河上公老子章句》及《太平经》中“五脏神”的观念,发展为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说,认为人体各部位部有神灵居住,人们若能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则三田五脏的真气调和,不会有疾病,甚至能乘云升仙。此外,在其间还对《存思法》进行详细阐述,存思是道教上淸派典型的修炼方法,也是《内景经》的核心内容。要求以三丹山和三黄庭为枢纽,注重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强调积累精气作为长生要诀。

《黄庭外景经》分上中下三部,共98句,686字。也是以七言韵写成。《外景经》的内容与《内景经》有着密切的关联,皆在叙写修炼存思法的要泱,语言简明而平易。事实上,《外景经》在《内景经》的基础上,强调吐纳行气的方法。认为津液山炼气而产生,要勤加修炼,漱津咽液,就能去病防病,强健身体,同时说明固精、宝精的意义。并强调修炼者要恬淡无欲,淸静无为、虚静自守。

在《黄庭经》中,深蕴着浓厚的医学思想,即它继承了以往道教医学中的语言,详细地讲述了人的生理状况,从而将缜密的医学理论贯穿于道教的内丹修炼中。在《黄庭经》中,还深蕴着一个以黄庭三宫为中心的养生观,即强调要长生久视,需存神存思内视,呼吸止于丹田,积精累气于方寸,从而创立了以黄庭三宫为中心的养生法门。

由以上而言,说《黄庭经》为道教思想与古医学结合的修真书是根据颇深的。此外,《黄庭经》为道教茅山宗的主要经典,在道教中十分盛行,后来还成为全真道的功课之一,同时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讲究炼丹术的《黄庭经》

惊世杰作《黄庭经》,在诸经中因其讲究“炼丹”而著称于世,并对后世道教信徒视为经典,道教茅山宗就是其间一个派别,另外,它还是全真道赖以为根的功课之一.同时也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图中所绘,为正在炼丹的葛洪高道。

分类标签:黄庭经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jsj/htj/169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炼养家的指引《黄庭经》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