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成仙之说:得道合真的道化
道教之中,“道化”教义,为道家思想的精髓,也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所谓道化”,既可指道家“返朴归真”的理想化,也可指道教“长生不死”的神仙化。这是一个极具神圣仙境“意象”的概念,修道之人正是对此“意象”的修持、向往,而有了通往“达道合真”、“得道成仙”归属的。
达道合真、得道成仙,是道家与道教的终极理想境界,而达到这理想境界,必须经历从形而下之修炼到形而上之修悟的超凡脱俗的曲折心路。这一心路历程,即为“道化”。
“道化”的意思,是“道”的自然发展生成的变化过程。道家原有道化之说,从道教的祖师之一庄子在《齐物论》中喟叹: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以来,道家“人生如梦”观点便积淀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于此,道教“羽化登仙”的概念被提到教义中来,而从凡人到仙境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化”的过程,也就是道教教义中所提出的“道化”之概念:修道者,在修持过程中,由“道”中经历启悟、感悟,直至抵达虚幻,从而悟道求汕,逃离红尘,步入汕境。
另外,关于“道化”《列子^说符篇》中早有阐述:“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而道教正是吸取了此说,才得以在其基础上衍化出“道化”教义的。其间,以五代道士谭峭《化书》所阐发的“道化”思想最为典型。其《道化篇》认为从道变化的结果看,由虚变化为神,神化为气,气化为有形之物,万物一经定型,就会阻滞了变化的途径。如从道的作用说,由有形之物变化为无形之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明,这样万物变化之途就通达无碍了。整个世界都在变化之中,如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之物化为有情之物。贤女化为贞石,山蚱化为百合,是从有情化为无情之物。修道者在于“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悟达事物变化的本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达到“无死无生”的神圣境界。
所谓“达道合真”、“得道成仙”,实际上,是用“道”兼容了道家的哲学理想与道教的神仙境界。因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化”一直信守着的法则是围绕着实现“达道合真”、“得道成仙”的理想,并围绕着这一理想之实现而构造出诸如意象、建筑、氛围、参与、暗示、修悟等若干层次,以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超凡脱俗、得道合真的文化效应系统。这一文化效应系统形成的过程,是立足于从形而下之修炼向形而上之修悟的递进与升炉的。
所以,在道教中,所谓“道化”,既可指道家返朴归真的理想化,也可指道教长生不死的神仙化。由于神仙即为得“道”之人,而得“道”又以返朴归真为重要标志,故而,“道化”在道家和道教那里得首先通过“道教仙话”而达到统一。
如此,修道之人才可以最终实现“达道合真”、“得道成仙”的最高理想,同时也能够满足其追求俗世幸福的广阔愿景。
道化的“无生无死”之境
五代道士谭峭于《道化篇》中如是阐述“道化”:他认为道化是由虚变化为神,神化为气,气化为有形之物的。整个世界都在变化之中,如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之物化为有情之物.而贤女化为贞石,山蚱化为百合,则是从有情化为无情之物。修道之人若是修炼到“道化”的地步’也就抵达到一个“无生无死”的神圣境界了。
返朴归真的过程,在道教中,“朴”和“真”是大道的本性,修道之人就是要在修炼的过程中,对生命的元气进行修复,使生命回到本真的状态。修此境界之过程:1.不为物欲束缚身心,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2、做人淳厚,遵守公德,生活俭朴;3、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不虚,与道相合。由此,生命回归到真道的境界,而得道成仙。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jqj/xs/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