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字测法运用得比较灵活,即凡是字的某一部分可以较好地自圆其说的话,就只用这一部分来测。如古代裴晋公讨伐吴无济,掘地得一-石,石上赫然写道:“鸡未肥,酒未熟。”裴晋公请一术士测之。术士说:“‘鸡未肥’,是说鸡身上没有肉。‘肥’字去掉‘月’(‘月’即为‘肉’旁),就是‘巳’字。‘酒未熟’,是说酒里没有水,‘酒’ 字去掉.‘水’旁,就是‘酉’字。我测得讨伐吴元济的时间,当与已酉月日有关。”
又如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大将曹翰攻打幽州时,在城东南角发现一种水中的多足动物蟹。曹翰说:“蟹, 本来是水中之物,但跑到陆地上来,远离了它本来应该生活的地方。况且蟹多足,它们的援兵可能即将来临,我们不能再进发了。再者,蟹’ 者解也,解除兵戎之事,恐怕要班师了吧。”另有一例清代人利用择字法测字的事,相传也测得很准。事情发生在清初,时值大兵围攻建宁,军中有人写了一个“筆”字去请教周亮工,周亮工说:‘筆’中的‘聿’字乃‘建’破之象,预计建宁城可以攻破也。
特殊的减笔法还可以只利用字中的两三个部分。如有人以“萱”字问生育,测字术士推断为:“‘萱’字上有下有‘一’,合起来为二十一。你再过二十一天就生产。
在这些实例中,测字者分别只选择了“肥"字中的一部分“巳”、“蟹” 字中的- -部分“解”、“筆” 字中的一部分“聿”和“萱”字中的一部分“十一”来判字占断,无论是怎样的减笔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设法把原来不相干的所测之字与所断之事联系起来,使自已能够尽量牵强附会,自圆其说罢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cz/czff/9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