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减笔法只能对一字用一次,其所测断的事相对简单一些。但有些时候,测字先生为了扩大其测断层面,常在简单的离合之后,再频频用减笔法。下面的测例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明熹宗天启初,朝廷拟选宰相,有人写了一个“全”字请大名鼎鼎的术士郑仰田占测一下哪些人会当上宰相。郑仰田琢磨了好一会儿,占道:“‘全’字从‘人’从‘王’, ‘王’字有四画,可知当选者共四人。”求测者又忙问四人的姓名,郑仰田想了想,回答说:“‘全’字省去三画,就成了‘土’,四人当中定有姓中带‘士’字的人。 ‘全’字省去四画就成了‘丁’字,四人当中必有姓‘丁’的。全’字省去两横,合起来是个‘木字,以此推断,这四人中,也一定会有一人名字属‘木’的。再把所省掉的部分全加在一起,又合成一个‘全’字,据此为断,四人之中,一定还有个名‘全’的人。
”求测者问道:“ 你刚才所说的‘木’,莫不是指林尚书吧?”郑仰田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因‘林’是双木,独木岂能成林?我所说的‘木指的是人名,不是指姓。”后来,当选.的宰相果然是四个,他们是周如馨、丁绍轼、黄立极、冯铨。其姓名也一一证实了郑仰田的预测,即“周”字中正有“土”、丁绍轼恰好姓“丁”、“极”字中不离“木”、“铨" 字中正有“全”。郑仰田的这个测例,是将“全”字离析为“人”、“王”后,一再运用了减笔法加以占断。
还有一种特殊的减笔法,清代程省称之“择字测法”,即只选择字中的某一部分,包括偏旁或者某些笔画来测断。与一般的减笔法不同的是,“ 择字测法"只是利用了字中的某一单独的部分,即取出“一二些小笔画,配以眼前事物,以判占吉凶者”。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cz/czff/9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