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易传 >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白话详解

2015-04-30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传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白话详解

  “乾知大始”,这个“知”字相当难解释。唐代初年,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就说这个“知”字是“知道”、“知见”的“知”。他的解释是说,乾阳,或者天的作为,象征着未曾有形质的气的阶段。当宇宙未曾发展、未曾有万物,只是弥漫着元气(我们今天所称之为宇宙只有能ft,而尚未有物质的时期),乾的规律开始推动万物的生机,令万物由无形变成有形。从我们人类常识来说,知道是否等如行动?知道可能只是知道,行动是知道之后的身体力行。在乾阳的阶段,一方面是没有事可做,即不能做,另一方面又不需要做。乾的规律只是顺从它本身那种推动万物生机的本性。万物自然产生生机,乾只是知道万物开始产生生机罢了。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解释,一般人未必能透过这个解释而明白。故北宋一位学者,各位小时候读书可能都听说过古代有一位非常理智、镇定的小孩子,他看见同学跌进大水缸,当各同学吓得跑开时,他打破水缸,救了同学的性命。那便是北宋时候的大学者、大宰相司马光。他研究《易经》,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学者。他的著作叫作《温公易说》,或《司马温公易说》。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提出“知”应该解作“主”。“主”即主宰。

  后来南宋朱黑在《周易本义》中,承其说,“知”释为“主”。我们今天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这解释是朱熹首先提出的,但当各位翻开《温公易说》,就会知道应是北宋时的司马光首先提出才对。

  到了清代的王念孙,他又在朱子解作“主”的意见上,认为“知”解作“为”更为合理。“为”即作为,和下文互相呼应。乾就是“为”,坤就是“作”。两个字互相补充,都是作为的意思。如果我们跟随司马光到王念孙的解释,那么“乾知大始”的“大”字应读作“太”字。“大始”即是最初的开始。意思是乾的规律主宰着宇宙万物的最初开始。或者王念孙的意思是说,乾的作为令宇宙万物开始。

  “坤作成物”,坤的作用(作为)形成了具体的万物。乾是指无形质的气,坤就是指有形质的万物。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一个关键和重要的观念,让各位注意。由文章开始到这里,各位都很明显地看到作者认为乾就是天,坤就是地。各位认为我们可否用数学符号的等号来表示,天等于乾,地等于坤。如果笼统来说,当然可以说它们是等同的。但若是如此,那便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它与儒家天道思想的最大不同,是由天地的现象来说天地的客观规律,天道是主要的,人道是次要的。因此他们与今天西方的科学精神比较接近,纯粹从现象归纳出自然定律。但懦家则认为我们固然要了解天地的规律,但我们了解天地规律的一个重要、或者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为人类服务。尤其是做人要做得合理而得到幸福,这是更重要的。因此,儒家崇尚道德,认为我们首先是要了解天地的自然规律,如再进一步,用这一规律来为人类服务,就需要深入了解自然规律,特别要注重这种规律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做人或进德修业,才能令我们人类更崇高、更伟大!因此,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以人的矜法来看待客观规律,把天当作人一样,要在天的规律背后,找出天的德性。然后用天的德性,作为我们人类道德的最高根源、最高的指导。这样,人的道德来源于天,而天是不能违抗的,所以人遵守道德是不得不如此。因此说懦家注重天地的德性,而天地的客观规律是次要的。

  明白这点之后,各位就知道天和乾、地和坤的关系,就是“天地为体,乾坤为用”。如果说得浅显点,所谓天地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天和地的形体而已。但乾坤不单纯是代表天地,它更重要是说出了天地的性质和作用,即是天地的规律和人类想象它们应有的德性。因此,乾坤是说天地的德性、规律、性情,而非指实际的天地。这与道家注重客观现象是不同的。

  明白了之后,各位再看前后文所说的天地与乾坤的关系,以后再读到天地乾坤时,可用它来解释全部《十翼》中的乾坤。我们知道,它表面是说自然的亊物,但实际上却是由自然的亊物提升为规律,再提升为天地的德性。正是由天地变成了天的规律,我们才可以利用这规律触类旁通地去解释一切事物。天地本身不能解释事物,但天地的规律就能够解释宇宙万事万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系辞传》虽然也说天道、地道和人道,但更多时候用乾道和坤道来代替。

  各位还记得我们讲述乾卦的时候,《彖传》内有一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吗?作者不说天道变化,而说“乾道变化”,就是这用意了。明白这点,我们才知道古人用字非常精密,要小心地分析,才能了解他的真正意思。如果自己不知而胡乱批评,就只会冤枉古人,反而显得自己无知,做学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乾知大始”,我们说“知”字至少有两个最有权威的解释,一个是孔颖达的“知见”的“知”;另一个是由司马温公、朱熹到王念孙“主”、“为”的说法。我们知道朱子在这八百年内是学术权威,尤其是在易学上,他更是权威中的权威,他的说法普遍受到后学的遵从。但如各位多翻几本由宋到清的宋学对《易经》所作的注解,虽然有部分学者采用朱熹“知”为“主”的讲法,但亦有朱子的崇拜者,仍然采用孔颖达“知见”的说法。原因是下文“乾以易知”这句话,难道它用的“知”字与“乾知大始”的“知”字意义不同?两者相隔不远,但意义竞改变了?因此,他们通过前后文的体会,尤其是通过阴阳理论的引申,觉得作“知见”解比作“主宰”解,意思更为适当。因为当说到“易”和“简”的时候,如果把“知”字解作“主宰”或“作为”,就违背了“易”和“简”是“不为”、“不劳”的意思。故此朱熹的信徒也没有办法,唯有放弃他们最尊敬的学者的意见,解作“知见”了。待我们谈到“易”和“简”的时候,各位就会明白。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知”字有两种解释:有人训作“主”,有人解作“知觉”、“知见”。我研究这个问题,认为“知”当“知识”、“认识”讲是对的。因为从下文“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来看,“知”都是“知识”的意思。

  “大始”就是乾卦《彖传》所说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知大始”,就是说乾能认识万物产生的开始。

  “坤作成物”,讲的是行的问题。坤能作成物,也就是坤卦《彖传》所说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意思。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47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稽览图》卷上(四)
孔子作《易传》:文献与考古记载
京房易学中乾坤卦爻纳支依据了音律上的旋宫理
《中庸》《易传》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中庸》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是谁写的?前人关于《易传》著作年代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