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汉志》载《易经》十二篇,师古注云上下经与十翼。盖古易之次序为上经一,下经二,上彖三,下象四,上象五, 下象六,上系七,下系八,文言九,说卦十,序卦十一,杂卦十二。今存汉熹平周易石经之次序,屈翼鹏先生之考证其次序亦同于古,则《施氏易》亦然。惟为求简明易察计,此依今易之次序。以后除梁丘氏与虞氏外全部
2.据上之考证和《施氏易》与《孟氏易》为近,则吾人可依孟氏之《章句》,因而考之《施氏易》之大概。
3.施孟梁丘三家之易乃大同而小异,故兹篇全依马国翰辑本辑人,.马氏于蔡邕所引易文者皆归之三家,本篇亦从之。
4.《释文序录》所载众家易注计三十有二家。西汉易有孟氏、京氏、费氏四家。《释文》云众家作某或众家本并然者。即指此三十二家多如此也。先儒所传,既皆如此,则《施氏易》乃田何、丁宽、田王孙一脉相传者也。当亦如此。故依此可补《施氏章句》之佚,今亦据此补佚。
周易上经
乾(乾下乾上)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按此条马国翰据蔡邕汝南周巨胜碑辑,云:“今易做嘉会,据碑三家经文当是德字。”盖君子体仁道则足以安民济众,故足以长人;有嘉德则足以化民成俗。故足以合礼。遁世无闷。按马国翰据汝南周巨胜碑辑“遁世无闷”条。惟《易经》无皆作无,汉人引易无多作无,此既为《易经》之文,当作无。乾之初九,以阳居阳位,得位居正,然处群阳之下,居最下之位,未得其时,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夏则违之,确然不变其操,故遁世无闷。
蒙(坎下艮上)
童蒙来求我。按此条马国翰据蔡邕处士图叔则碑辑“童蒙来求我”一条,云:“邕书石经用三家《易》本据补。”《释文》 云:“童蒙求我,一本作来求我。”是古自有作“童蒙来求我”者。施孟梁丘同师于田王孙,亦或有相同者。不利为寇,利用御寇。按此条马氏据蔡邕《明堂论》引易辑。
豫(坤下震上)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三王之乐可得闻观乎知王者所封二代而已。按余萧客《古经解钩沉》及马氏《周易施氏章句》辑此条,见观六四注。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补) 按下系《释文》云:“介,众家作介。”孟氏在众家中,且先儒所传皆作介,则施氏亦宜然。
观(坤下巽上)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日:观国之光,尚宾也。许慎.《五经异义》云:“公羊说存二王之后,所以通天三统之义。《礼●郊特牲》云:‘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春秋左氏》说,周家封夏殷二王之后以为上公,封尧舜之后,谓之三恪。”许慎谨按云:“治鲁诗丞相韦元成治易施讎说,引《外传》日:‘三王之乐,可得闻观乎’知王者所封三代而已(陈寿祺云当作不),而与左氏说同。”(补)按六四为诸侯之位,九五为天子之位,观之六四,以阴居阴,居正得位,处诸侯之正位而近于九五之君,故可以观国之光晖,睹王者之盛治,而为王者之上宾。王者功成作乐,以崇其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故舜有韶箭,禹有大夏,汤有韶护,文王有象箭南龠,武王有大武,皆可闻观,故孔子闻舜韶简之乐,三月不知肉味,季札听之,叹为观止,先王之乐可闻观一至于此。昔者王者功成,即封先王之后,待之如宾,听先王之乐,以崇其德,而蕴其身,皆观之盛事也。
无妄(震下乾上)
马氏据蔡邕和熹邓后諡议,消无妄之运者也。辑作无妄。然易无皆作无。故作无妄为是。《释文》云:“ 马郑王肃皆云妄犹望,谓无所希望也。”《史记》作“无所期望”。司马子长之父谈受易于杨何。何受易于王同子中,而施氏之学得之于田王孙,田王孙受易于丁宽。丁宽与王同子中同学于田何,以此推之,施氏亦或解作“无所期望”。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zh/9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