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学习 >

援《易》以为说:易经与史记的思想关

2013-02-02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学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此种现象也充分表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

除上述所云,易学中的许多学说、范畴成为《史记》的哲理基础之外,司马迁还援引《周易》中的很多辞句,作为其立论的依据。其《太史公自序》论春秋之时弑君亡国,皆失其本,即是如此。其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己。故《易》曰‘失之毫里,差以行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这是以《周易•文言传》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说明弑君亡国皆由逐渐积累而成,所以为君为父、为臣为子,不可以不知《春秋》,不通礼义。

其《礼书》论礼的重要作用则说:“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故至备,情文倶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还太一。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卿顺,以为上则明。”“天地以合”三句,本于《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明,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以此说明“礼”乃天地人伦之大经,天地万物、社会人伦皆依礼而各得其所,各得其序,各遂其成。

其引《易》文最长而为其立论的是《乐书》。其中说:“天尊地卑,君臣定矣。高卑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哜,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别则乱登,此天地之情也。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云乐云’。”此段文字也载于《乐记》,是否司马迁抄录于此,不得而知。但它最初取材于《易传》却是可以肯定的。此文“天尊地卑”至“天地之别”,是引《系辞》文说明“礼为天地之序”;自“地气上齐”至“天地之和”,是引《系辞》文说明“乐为天地之和”。下文“极乎天而蟠乎地”,可能是《明夷卦》上六爻辞“初登于天,后人于地”的变文。“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本于《系辞》“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变化即指天地之数也即阴阳之数的变化,“阴阳不测之谓神”,就是讲变化莫测之义,故此处“成变化”与“行乎阴阳”完全同义。“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似有本于《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则来于《系辞》文:“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坤乃天地的象征,故下文曰:“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司马迁不厌其烦地引述《易》文,是要以此论证礼乐制度的巨大功能和作用,所以最后说:“圣人曰:礼云乐云。”

《史记》还以《易》文作为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准则。如其《楚元王世家》太史公评述当时篡杀及安危存亡的情况说:“国之将兴,必有祯样,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君子用而小人退”,源于《泰卦》《彖传》文“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家通泰昌隆,则君子在朝内,小人在朝外,君子之道盛长,小人之道衰消,故泰卦说“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之道长,小人之道消”。“贤人隐”乃引《文言传》“天地闭,贤人隐”句。天地闭塞,阴阳不交,乃《否卦》之象,以此比喻君S乖背,上下阻隔,所以贤人隐居不仕。也即《否卦》《彖》文所说:“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实际上,司马迁这里是以泰否两卦之义评论楚元王世家,辞句虽较隐晦,其文义还是相当明朗的。

其《伯夷列传》论伯夷得夫子而名彰,颜回附骥尾而行著,则引《文言传》加以评论。“‘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不称,悲夫!”这是以《易传》“同类相召”的观念,评论伯夷虽有贤行,颜回虽然笃学,皆得孔子称扬而名益彰显,以此悲叹“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岩穴之士,闾巷之人,如果不攀龙附凤,没有圣贤的极力表彰与宣扬,即使砥身励行,也不可能名传后世,而只能“堙灭而不称”了。

《史记•屈原列传》评论《离骚》和屈子的遭遇也多引《易》文。其中说:“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此段文字,“其文约”至“举类迩而见义远”,本于《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而乂稍变其文,作为评判《离骚》的审美价值标准。其论“不知人之祸”,则引《井卦》九三爻辞为其准则:“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述蔡泽规劝秦相范雎“及时隐退”之事,也三次征引《易》文,作为评价的尺度。其中讲到:“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这与《丰卦》《彖传》所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文意基本一致,并以此说明《乾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的道理:“《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

司马迁《史记》也常常在行文中引《周易》文句作为叙事之辞。如《天官书》记述天官的由来说:“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其中“仰”、“俯”两句即引《系辞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乂说,“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机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为天数者,必通三五。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告非其人,虽言不著”,是《系辞传》“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的变文。从上下文的语气看,“苟”似当《史记》文作“告”。“深观时变”本于《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史记》中还有一些引《易》文字,不再一一列举。由此,我们也足以看出,《周易》对司马迁《史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xx/64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林》还体现了一定的道家思想
《易林》中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易林》林辞的思想分析
从浓郁的谶纬文化氛围考察《易林》
易经预测例:脾气变得暴躁:睽卦上九:“睽孤
易经卦例:节卦上六爻“苦节,贞凶,悔亡”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