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易传 >

易传中易道的儒道之辨

2015-04-28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传
易传中易道的儒道之辨
 
首先要说的是,《系辞传》是否属于道家学派的著作?“天人合一”的思想,明显地笼單着整篇《系辞传》,故肯定《系辞传》的作者一定吸收了道家的思想,这是不能否认的。他能够吸收道家思想一定是在它流行之后,从而可恃定它是战国时代或以后的著作。
 
但是接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系辞传》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究竟是相同还是不同呢?相同才可说是道家的著作,不同则非道家的著作。先说一个笑话,某一次原子物理学的国际研讨会,会中提到,如把原子、中子、质子以至基本粒子一直分下去,究竟这些所谓基本粒子是否是最后不可分割的单位呢?凡是西方的物理学家大都认为即使基本粒子不是最小的单位,但一定差不多是最小的了,最后总有不可分割的时候。但奇怪的是,受到中国东方思想体系影响的原子物理学家,他们认为似乎还可继续分下去。究竟分到何时才是不能再分?则暂时未有定论。东方物理学家向西方学习是事实,而科学更是严肃至极的学术,何以会有不同的想法?
 
关键在于知识人人都可以采用,不论资质是好是坏、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这没有所谓学派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听到一些知识之后,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评价,和如何去利用它,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原则,由此变成了不同的学派。古希腊认为原子是最后不可分割的单位,因古希腊没有无限小这个概念。而在中国,例如庄子便说,假使将一物件每天分开两半,则根本没有分尽的一天。举例说,如将一尺长的物件每日折断一半,今天变半尺,明日变三寸,后日变寸半等等,分至最后也不能把它分尽的。无限小的想法,在我们中国很早已产生了。可是在古希腊,连分数也不存在。那解释了古代欧洲人在几何学方面是天才,代数则不济的原因。要等到能够接受无限小这一概念后,然后新的数学和物理学体系才得以成立。西方人理解这概念不容易,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则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毋须解释的。所以大家采用不同的观念,在应用同一知识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那种观念便是立场、态度、价值观和原则等,这些才是那个学派的根本精神之所在。臂如我们为何会说这个是香港人、那个是台湾人,一望便知?都是中国人,都读中文书,都说中国语,但由于背后的思想和人生价值不同,神态表现就完全两样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46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乾凿度》卷上(一)
孔子作《易传》:文献与考古记载
《中庸》《易传》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中庸》对天人关系论的构建
《易传》是谁写的?前人关于《易传》著作年代
《子夏易传》中的相应说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