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宫中天、地、人、鬼“四易”的更迭,是京房八宫卦序说最富有创造性的地方。就当前出土的文献资料来看,京房在构建八宫卦序的时候,手头可能有两种现成的卦序资源,一是通行本卦序;二是帛书《周易》的卦序。通行本卦序“非覆即反”的象数特点人们都熟知,在此就不赘述了;帛书《周易》卦序与《京氏易传》卦序有一致的地方,也是按照八宫方式排列的,故在此稍作阐述。
帛书《周易》八宫的始卦分别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的自重卦,而其分别统领的其余七卦与京氏易学在意义上完全不同。邢文说: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可以分为八组,每组以上卦相同为准。
上卦的顺序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每组中,先取与上卦相同之卦为下卦,然后取此卦以外的其余七卦为下卦,其下卦相应的顺序是:乾、坤、艮、兑、坎、离、震、巽。
这样,帛书《周易》的卦序,我们可以用下表示之:
对于帛书《周易》的卦序,李学勤认为其依据是帛书《易之义》中的一段话:“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
他说:帛书的“火水”大约是误导,把它纠正过来,再改用卦名写出,便成为:震坎艮乾巽离兑坤帛书六十四卦实分为八组,每组以上卦现同为准。上卦的次第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即横读上图,先读上行,再读下行。下卦的次第是先取与上卦同者,然后以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为序,这也是横读上图,不过是合读两行。
李学勤由之认为:
《说卦》“天地定位”和“帝出乎震”两章有不同的来源。“天地定位”和它前面两章本来是和今《系辞》的大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很可能比其后面各章写成较早。...这样,我们对宋以来所谓先天卦位和后天卦位,都需要重新评价。
按李氏之说,是先天卦位较后天卦位为早。但笔者认为,《帛书》八卦的方位问题,应当是-一个相当后起的问题,应是先出现了“帝出乎震”-节的卦位一后天卦位, 然后才出现了如李氏所分析的《帛书》“乾南坤北”的卦位先天卦位。也就是说,先天卦位和后天卦位的名称与它们实际出现的次序正好颠倒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说卦》“帝 出乎震”所搭配八卦方位来看,其意图似乎是仿照当时流行的五行学说,来构建易卦的自然图式。
战国中期流行的五行学说,是以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或火、金之间的,《说卦》以八卦配八方的举动,当是对五行学说的一种模仿。而震为木居东方,离为火居南方,兑为金居西方,坎为水居北方,坤为土居火、金之间,此又与当时流行的五行图式如出一辙。 以八卦配四时、方位的思想,不会产生太早,当在战国中后期五行学说流行之后。所以,我们可以说:“帝出乎震”一节,是《周易》卦位问题的源头。而“后天卦位”的这种搭配模式,在当时有着经典的依据,也符合人们经验的实际。高明说:
坤卦卦辞云:西南得朋,东北良朋:西南坤位,故云得朋,东北反之,故云丧朋。蹇卦卦辞云: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坤位,地也;东北艮位,山也。以蹇难之平地则难解,以蹇难之山岳则道穷。解卦卦辞亦云:利西南。蹇难既解,物情舒缓,自以平地为利也。升卦卦辞云:南征吉。南方离位,离为明,升而适离明之地则吉也。卦辞之涉及方位者,虽仅数卦,然均与《说卦传》合。可见《说卦传》言方位之象,亦非无所本。对于《说卦》的这种安排,王博也认为:
除了合乎五行学说外,还合乎古人的一些说法。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董叔日:“天道多在西北”,《淮南子●天文训》和新发现的楚简《太一生水》中,都提到天不满于西北,因此有日月星辰皆向西北运动的现象:《说卦》 以乾居西北,应该是有这样的背景,而坤居西南,与该卦卦辞中“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之语正合,这样来说“天地定位”,比先天八卦的说法更有依据。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xgz/9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