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美辞貌有俊才,从京兆挚恂游学,博通经籍,恂以女妻之。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故能博学今古文之学。于易虽渊源于与古文同之《费氏易》,然亦多方取资于施孟梁丘京与《子夏易传》,可谓蕴古今文而一之者也。 而才高博治,博学多闻,故能集东汉以前易家之大成。于三传《孝经》、《论语》、 《诗》、《三礼》、《尚书》皆有注,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惟得其学之真传者,惟北海郑玄(康成)而已矣。玄以是能集两汉经学今古文之大成。
先儒自荀爽、虞翻、陆绩、姚信、王朗、王肃、王弼、韩康伯、侯果、翟元、干宝、崔憬、孔颖达、李鼎祚等皆尝取资参研于马氏之易。盖马季长于易,实有承先启后之功。西汉易学,多墨守家法,自东汉马季长始兼融各家,而归本于费氏古文易,诚能集易学今古文之大成者也。其易注简易平正,诂训皆有本有原。或本之于《尔雅》,以求经义之指归;或旁征于群经,以阐易义之精微;或旁验于史事,以阐易学之奥旨;或探赜于象数卦气之奥,而归本于人事之日用;或以声韵文字发诂训之条例,皆义理精微,旨趣高妙者也。可谓一代之通儒矣。清儒马国翰、孙堂皆颇推重之。
马国輸云:“荀悦《汉纪》云:‘马融著《易解》,颇生异说。’颜延之庭诰曰:‘马陆得其象数,取之干物,荀王举其正宗,得之于心。’二子之论皆有不足于季长。然巨儒如卢植郑玄皆出其门,史又称“融为传以授郑玄,玄作《易注》。则吾道云东,其必有相契于微者矣”。孙堂云:“荀悦曰:‘融著《易解》,颇生异说。’观其训义亦平正无奇,第言卦气多与荀虞诸家不合,昔人尝记之,然融固一代经师,游其门者多大儒,《汉纪》称其才高博治,谅非虚语也。”二子之论可谓平实。
其书已丧亡于宋。(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马王易义》)《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汉南郡太守马融注《周易》一卷,亡。”《新唐书志》并云:“有《章句》十卷。”其或隋末群雄并起,争战不息,干戈连年,而唐初修史者未及见,故云亡也。其后或经贞观开元之治,天下复安,而复得之,历五代北宋,修新旧唐史者,得见全书,故云有《章句》十卷也。唯北宋以后,经女真蒙古之寇难,遍地干戈而其书遂丧亡矣。及至清儒张惠言、马国翰、孙堂、黄奭、臧庸等乃据陆氏《释文》,孔氏《正义》,李氏《集解》等荟而辑之,乃有《马氏易注》残本问世。
《马氏易》之辑本,则有清儒张惠言《易义别录.周易马氏》一卷。见于《皇清经解》一千二百四十二卷。(艺文印书馆景印本)胡薇元《汉易十三家》、《周 易马融传》,孙堂辑《周易传》一卷,见《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本,马国翰辑《周易马氏传》三卷,见《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有鄉環本,重印本楚南书局本,同治十年辛未济南皇华馆书局补刻本),黄奭辑《易传》一卷,见《黄氏佚书考》。(民国修补本民国补刻本,傅斯年图书馆有书。《汉学堂丛书》本,《汉学堂经解》本)及臧庸《马王易义》一卷,见《问经堂丛书》本。又民国沈祖绵撰《周易与马氏传辑证》一书。马融集群经古今文之解说陶镕为一家之学,上承古圣之真传,下开后儒之觉路,功亦卓矣。而尤能以德涵养之,以文润饰之,卓然千古之大贤也。魏晋诸名士,不能养德,终归末节,而遗误国家,纵使“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此魏晋名士清谈之误,更是明证马季长“真才实学”之大儒风范,垂范千古矣。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bg/9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