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八卦 >

春秋易学中的义理论详谈

2023-04-2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八卦

前面已述,易占较之于龟卜,是以一种新的方术对天命的占卜和对未来的预测,但就《易经》中高扬的道德精神和对君子行事的要求来看,其从成书之日起又以理论的形态指导着人们的立身行事。就《左传》《国语》中人们对《周易》的理解和使用来看,春秋时期贵族中的有识之士,已逐渐摆脱了纯粹从占卜角度看待《易经》的观点,而更将《周易》当作了人生哲理与道德之书。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左传.襄公九年》穆姜对《随》卦辞“元亨利贞,无咎”义理的阐发:

穆姜薨于东官。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日:
是谓《艮》之《随》。《随》, 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日:“亡!是于《周易》日:‘《随》,元、亨、利、贞,无谷。’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于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鲁成公的母亲穆姜与大夫叔孙侨如私通,又合谋废掉成公,吞并季孙氏和孟孙氏,独掌鲁国国政,结果失败,穆姜被幽禁于东宫。她占了一卦,史官认为是《艮》之《随》,用《随》卦的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来解释,认为穆姜将速出东宫,结束幽禁的生活。而穆姜则认为:《随》卦卦辞的“元亨利贞”实是讲了人应具备的四种德行,只有具备了这四种美好的德行,才能遇事无咎;自己四德皆无,且又“取恶”,故占筮的结果再好也没有用。这个筮例表明,春秋时期,即使占筮者也并不是迷信于占筮的结果,甚至从根本上否定占筮的结果,认为人生的结果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德行。穆姜对“元亨利贞”作的“四德说”的解释,成为春秋时期从义理的角度说《易》的一个典范,直接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文言》所吸收。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子服惠伯为南蒯解《易》的故事,《左传.昭公十二年》:

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日:“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日,“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日:“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日:“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南蒯为鲁国执政大臣季平子的费邑宰,将欲发动叛乱,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坤》之《比》,他根据《坤》六五爻辞“黄裳,元吉”认为大吉。子服惠伯则认为筮得此卦,只可以施行忠信之事,不然必将失败。他指出了这- -筮占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在于启迪占筮者行为的忠信、恭敬、和善。可见,子服惠伯的易学观中,占筮不仅是为了预测吉凶,更重要的是发挥《周易》对人修身处事的道德指引意义,这就为易学、易占指出了义理化的发展方向。他提出的“《易》不可以占险”的观点,更为后世义理学派易学家所遵从。

春秋时期易学义理化的发展倾向,还表现在《周易》卦爻辞成为人们引经据典的工具。如《左传●宣公十二年》:

夏六月,晋师救郑。...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彘子日:“不可。....”. 以中军佐济。知庄子日:“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日:‘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日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

对于彘子不听军令、一意孤行的出师行动,知庄子引用《师》初六爻辞作了评论,认为这次行动是凶险取祸之道。他通过分析《师》《临》两卦的卦象,论证了“ 师出以律,否臧凶”的道理,象数的运用服务于阐述义理的目的。再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日:“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日,‘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

对于楚国国君的贪婪骄横,游吉(子大叔)引用《复●上六》爻辞“迷复,凶”作了点评,认为楚王是“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必将招致恶果。游吉的评论没有涉及象数,而是直奔义理。

春秋时期易学义理化的发展倾向,使人们解易时逐渐摆脱对象数的依赖,而直接阐释卦爻辞所包含的意义,从而开启了侧重从义理角度解易的《彖传》和《小象传》之先声。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日:“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日:“吉。”示陈文子,文子日:“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日:‘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 所恃伤也;‘ 入于其官,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日:“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陈文子对《困》九三爻辞“‘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人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的解释方式,与《小象传》在解释爻辞.上并无二致。

总之,春秋时期,《周易》中象数与义理已渐渐被人们认识和阐发。人们在运用《周易》时,由象数而引申出义理,由义理而归本于象数,象数与义理,遂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两端。正是由于二者的完美融合,才使易学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分类标签:预测占卜义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bg/9665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影响爻卦预测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用卦身来预测吉凶祸福?
卜筮最多可以进行几次?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如何用六神来断卦?
《郑氏易注》随卦蛊卦临卦
郑玄传简述
《郑氏易注》系辞上传(二)
《郑氏易注》序卦传杂卦
郑氏爻辰及其渊源
《郑氏易》阐爻位之律则以释易义之幽赜
《易经》是动态的分析学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