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彖第三
1.疆,汉石经作“矗”。后仿此。
2.窒,汉石经作“慣”。
3.柔,汉石经皆作“果”。
4.变,汉石经皆作“辩”。
下彖第四
簋,汉石经作“蓋”。
上象第五
1.坤,汉石经作“山”。
2.害,汉石经作“害”。
3.剥之无咎,爻辞作“剥无咎”。
4.频,以巽卦颠巽推之,似宜作“颠”。
5.昊,宜作“四”。
下象第六
1.朋,宜作“崩”,寒卦大骞崩来。
2.行術,汉石经作“衍行”。
3.火在当作上,诸本悉作“上”。
上系第七
1.盪,宜作“荡”,见《释文》。
2.爻,汉石经凡“爻”字皆作“肴”。
3.赜,汉石经“赜”皆作“啧”。
4.此节当在其知神之所为乎止。
5.客,当作“肴”。汉石经“爻”作“肴”,“吝”作“名”,此误以“吝”为“爻”。
6.洗,当作“先”,《释文》云:“三家作先。
文言第八
会,蔡邕《汝南周巨胜碑》作“德”。
说卦第九
1.其于地也,以其于马为善鸣推之,当无“也”字。后同此。
校后语
旧雨楼藏汉石经据屈先生言,一从下彖家人“义也,家人有严君焉”起至未济“濡其尾无攸利止。”二从上象“君子以自强不息”起至“蛊得中”止。三从旅“位也,得其齐斧”至上系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止。四从上系“成性存存”起至“定之以吉凶”止,凡四段三千余字,谓其书法雷同,乃出一人之手,疑为膺品,而无以证之,云蓄疑莫怯,余作《〈周易梁丘氏章句>阐微》既已,亦有疑情。师卦爻辞“弟子舆尸”之奧作輿,而上象(系旧雨楼藏汉石经)则舆作瞿。否卦爻辞“大人否亨”之否作否,而上象则作不,是旧雨楼所藏已与汉石经不同。然汉石经中与亦有作最者,如贲卦是也。屈先生作《汉石经〈尚书〉残字集证》时已证其为方氏伪作。惟屈先生云:“ 若属伪作,亦不影响本篇结论。”又言:“若属膺品,亦有所本。”是也。故今乃视之为汉石经之拓本可也,且其中字体亦颇有与汉石经相同者。
上彖第三
1.疆,汉石经作“矗”。后仿此。
2.窒,汉石经作“慣”。
3.柔,汉石经皆作“果”。
4.变,汉石经皆作“辩”。
下彖第四
簋,汉石经作“蓋”。
上象第五
1.坤,汉石经作“山”。
2.害,汉石经作“害”。
3.剥之无咎,爻辞作“剥无咎”。
4.频,以巽卦颠巽推之,似宜作“颠”。
5.昊,宜作“四”。
下象第六
1.朋,宜作“崩”,寒卦大骞崩来。
2.行術,汉石经作“衍行”。
3.火在当作上,诸本悉作“上”。
上系第七
1.盪,宜作“荡”,见《释文》。
2.爻,汉石经凡“爻”字皆作“肴”。
3.赜,汉石经“赜”皆作“啧”。
4.此节当在其知神之所为乎止。
5.客,当作“肴”。汉石经“爻”作“肴”,“吝”作“名”,此误以“吝”为“爻”。
6.洗,当作“先”,《释文》云:“三家作先。
文言第八
会,蔡邕《汝南周巨胜碑》作“德”。
说卦第九
1.其于地也,以其于马为善鸣推之,当无“也”字。后同此。
校后语
旧雨楼藏汉石经据屈先生言,一从下彖家人“义也,家人有严君焉”起至未济“濡其尾无攸利止。”二从上象“君子以自强不息”起至“蛊得中”止。三从旅“位也,得其齐斧”至上系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止。四从上系“成性存存”起至“定之以吉凶”止,凡四段三千余字,谓其书法雷同,乃出一人之手,疑为膺品,而无以证之,云蓄疑莫怯,余作《〈周易梁丘氏章句>阐微》既已,亦有疑情。师卦爻辞“弟子舆尸”之奧作輿,而上象(系旧雨楼藏汉石经)则舆作瞿。否卦爻辞“大人否亨”之否作否,而上象则作不,是旧雨楼所藏已与汉石经不同。然汉石经中与亦有作最者,如贲卦是也。屈先生作《汉石经〈尚书〉残字集证》时已证其为方氏伪作。惟屈先生云:“ 若属伪作,亦不影响本篇结论。”又言:“若属膺品,亦有所本。”是也。故今乃视之为汉石经之拓本可也,且其中字体亦颇有与汉石经相同者。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am/9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