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查询 五行测算 五行属性 五行识人 五行字典 五行缺查询 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命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 > 五行 > 五行学说 >

《五行志》的价值,汉书五行志介绍

2013-03-22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理论在西汉时期十分流行,五行术也是西汉时期处于独尊地位的一种方术。这一事实让班固看到了阴阳五行的价值,他不仅在《汉书•艺文志》里特意为五行类著作留有一席之地,记载了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五行类著作,而且还特设《五行志》,以《尚书•洪范》有关五行的论述为纲,依照五行与五事顺序,记载了西汉之前与五行相关的许多灾异事变,为人们认识和了解西汉之前的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阴阳五行理论是从《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及“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衍化而成的。所以,各种五行类著作不论如何演绎其理论内容,怛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尚书•洪范》有关五行的表述。可以说,《尚书•洪范》奠定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基础。

班固显然是高度认同这一点,所以,他在《五行志》中幵宗明义地指出凡此六十五字(即《尚书•洪范》中“初一曰五行”一段话),皆洛书本文所谓天乃锡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以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在班固看来,阴阳五行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观察国运盛衰的一把就开始写《春秋》。这两部书述阴阳五行之事,寻其事变缘起,皆效法《尚书•洪范»,揭示人事与天道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

阴阳五行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也不仅仅是构成世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而是承载着天人之道,反映出天人关系。若要究天人之际,循自然之道,察社会之变,观人事之由,就不能不从阴阳五行着眼着手。班固在《汉书》中特设《五行志》,正是基于对阴阳五行的这样一种认识和把握。于是,班固把西汉之前发生的重要事变都和阴阳五行联系在一起,并引用董仲舒和刘向、刘歆父子等人的解释,表明自己对这些异常事件的态度。譬如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宫柏梁台发生大火,新建成不久的柏梁台付之一炬。在此之前,曾经刮了一场大风,把柏梁台上的房顶吹开。因为宫中接连发生了两次灾异事件,有人就据此预言朝廷将发生重大变故。果然,过了不久,就发生了汉武帝时期最大的一次宫中之变,即所谓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发生在汉武帝后期的一次重大事变。汉武帝晚年多病,对神仙之术和方术更加迷信,对许多事情也更加敏感。于是就有人抓住机会大搞诬陷,征和元年(前92年),丞相公孙贺被人诬陷,说他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在驰道上埋设木偶人,诅咒汉武帝早死,结果公孙贺被投进大牢,竟然死在狱中。紧接着第二年就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巫蛊之祸”,汉武帝宠臣江充诬告太子刘据在宫中埋有木偶人,诅咒皇上早死,以便自己早日登基。太子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恐惧,因为巳有祇相公孙贺的前车之鉴,他知道皇上最忌讳这样的事,即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于是铤而走险,杀死江充和胡巫。汉武帝得知消息,勃然大怒,令祗相刘屈犛率大军追捕太子。太子此时巳是开弓没有冋头箭,便发兵抗拒,与丞相大战五日,双方战死者多达数万。最后,太子刘据兵败自杀。

“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可以说上很多条,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汉武帝迷信神仙之术和方术,并且又敏感多疑。可是,当这件事情出现在班固的笔下时,就和桕梁台大火及征和二年(前91年)涿郡铁官铸铁钱时铁屑直飞上天联系在了一起。柏梁台建在未央宫中,柏梁台大火,则预示着宫中将发生重大变故;而涿郡铁屑直飞上天,则和涿郡太守刘屈犛直接被提升为左丞相一事相联系。柏梁台失火与“巫蛊之祸”,原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二者之间本来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其中的联系就是必然的了。《洪范五行传》中有这样的话:“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所以,班固就把西汉之前所有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的事,都和五行中的火联系起来,视宫中或其他重大火灾为朝廷发生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等非常事件的原因所在。

在班固看来,朝廷发生的异常变故,都与阴阳五行有内在的联系,所以,他在《五行志》中总是先引述《洪范五行传》中的话,如“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人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好战攻,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则金不从革”,“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都是把五行和军国大事联系在一起,为军国大事发生异常事变寻找理论根据。今天看来,班固这种做法很可笑,即使不是“拉郎配”,也是张冠李戴,因为五行和朝廷或国家发生的异常事变,是根本不搭界的两回事。可是,在阴阳五行盛行的两汉时期,阴阳五行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对阴阳五行与国家大事之间的联系深信不疑。即使是在两汉以后,阴阳五行理论依然很有市场,一些正史如《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等,皆仿《汉书》之例设置《五行志》,通过五行分类的形式,把各个朝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异常事变,系于五行之下。尽管阴阳五行与那些事件之间原本没有丝毫的联系,尽管记述这些事件的史学家也未必相信会有联系,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按照五行分类,来记述这些事件,并且常常给人言之凿凿之感。

史学家撰写《五行志》,认同的是“夫帝王者,配德天地,叶契阴阳,发号施令,动关幽显,休咎之征,随感而作”的思想观念(《晋书•五行志》),所以,他们有意识地把各种灾异事变联系在一起,分门别类,系于五行之下。他们不辞辛劳地一件一件记述,一代一代记述,无意中强化了人们这样一种观念:国家、朝廷、社会以及人事的重大变化,都是和阴阳五行相联系的,它们和阴阳五行的关系,如影随形,如响回声,形声在前,影响立见。以此为前提,人们的阴阳五行观念也得到了强化,这就为阴阳五行理论的流行提供了广泛的思想文化基础。阴阳五行理论以及建立其上的阴阳五行术,能够在中国社会长期流传且长盛不衰,史学家起到了术士们所不能起的重要作用。

分类标签:五行汉书价值五行志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xs/111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五行的概念
《五行志》的价值,汉书五行志介绍
五行的乘侮
水型人有什么特点?在养生方而要注意哪些地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人体类象:藏像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人全息的系统
木型人有什么特点?在养生方而要注意哪些地方?
五行学说与五行生克关系规律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