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火匡郭图
解释《参同契》丹药形成图式。图见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本。图中左半为离卦,右半为坎卦,白者为阳爻,黑者为阴爻。就炼外丹说,左离为青龙即丹砂,右坎为白虎即铅,当中小白圈,指丹药。此图式后来成为道教讲述炼丹的图式之一。另说,离火为日,为阳;坎水为月,为阴,所谓坎离相抱,龙虎相交,水火相通,日月相合,即阴阳相配合之义。把后人考证,宋陈抟的无极图和周敦颐太极图皆源于此。
六、古太极图
古太极图
古太极图亦称“伏羲八卦方位太极图”、“参同契太极图”。传为古代方士解释《周易参同契》图式。较早见于明初赵仲全《道学正宗》。此图概括了《参同契》中所说的月体纳甲、二阴、三五、九宫、八卦、鼎器、药物、火候诸内容。两边白黑交互,白以示阳,黑以象阴,阴阳不相离,阴中含阳,阳中含阴。图以八分,据其各自属性,分别配以八卦,揭示丹家进退行持的火候。震三始交阴而阳生,自震到兑再到乾而阳极盛,阳盛极于南;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到艮再坤而阴盛极,阴盛极于北。其中八分,震东北,白一黑二,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黑一,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三奇;巽西南,黑一白二,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白一,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三偶;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清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此图“即其阴阳盛衰之数,以推晦弦望之气而知其理有合符节者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象也;阴气生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阴息阳消之月象也。阴极于北而阳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回入中宫,而白中复有一点之黑。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魄。”并以此推断陈抟之学源出《参同契》,该图与几乎同时见世的“天地自然之图”相类似,只多出表示方位的指示线,余均同。古太极图蕴含极深刻的哲理,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太极图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先天太极图
先天太极图又称“天地自然之图”、“天地自然河图”、“卦气图”,简称“先天图”、“太极图”。据宋明易家考证此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抟源自《参同契》,一说源于西蜀隐者。宋朱熹《语类》、元袁桷《谢仲直易三图序》、明赵撝谦《六书本义》、赵仲全《道学正宗》等有所论述。此图最早载于《六书本义》。图中黑白两条鱼形,乃阴阳二气环抱之状。阴气盛于北方,为纯阴,居坤卦之位。阳气盛于南方,为纯阳,居乾卦之位。阴气极于北;阳气始生,居东北震卦位,卦象一阳二阴,表示阳气尚微弱;其后,经过东方离卦、东南兑卦位,至乾卦位,卦象为三阳,阳气极盛。阳气极于南;阴气初生,居西南巽卦位,卦象为一阴二阳,表示阴气尚薄弱;其后,经过西方坎、西北艮,至坤卦位,卦象为三阴,阴气极盛。如此循环不已。图中左白部分,居东方,与右白部分相呼应,环抱黑的部分,表示二阳中挟一阴,为离卦象,此即“对过阴在中”;右黑部分,居西方,与左黑部分相呼应,环抱白的部分,表示二阴中挟一阳,为坎卦象,此即“对过阳在中”。左白部分,从震一阳生,到离二阳挟一阴,再到兑二阳增长,最后到乾卦三阳极盛,为阳息的过程;右黑部分,从巽一阴生,经过坎艮二卦,二阴增长,到坤卦三阴全盛,为阴息的过程。图中黑白两鱼尾,表示阴阳二气初起;黑白两鱼头、左方表示阳起而迫阴,阴避阳,回入中宫;右方表示阴起迎阳,阳避阴,回入中宫。黑白两鱼眼,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图与“古太极图”相比,只少表示方位的指示线条,余则相同。两图均以图形言阴阳变易。后世所制其他太极图式均未脱离此图基本内涵。
八、天地自然河图
即“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太极图”。图见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为阴阳鱼太极图最早记载。图题为“天地自然河图”,文注为“天地自然之图”。赵氏认为“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见之,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自然之妙,实万世文字之本原,造化之枢纽也。呜呼,神哉!”(《六书本义》)该图特点在于溶阴阳相合、卦气运行于一图,其白色一边为阳,黑色一边为阴,以示阴阳相倚而不相离,鱼眼以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参见“先天太极图”条。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tj/tjt/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