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本对断语的调整,除了第29签、第86签由“上上”调为“上吉”,第85签由“中吉”调为“中平”,是由好往坏调整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凶‘往吉、由坏往好调整。为了讨好世人,经训本将第100签由“上吉”改为“上上”之签;将第13签由“中平”改为“h吉”之签;将第24、33、34、37、44、45、48、61、62、63、68、70、71、81、89、91、93、94、95、98等20个“中平”之签改为“中吉”之签;将第27、39、47、69、72、77、80、87等8个“下下”之签改为“中平”之签;将第92签由“下下”改为“中下”之签。经过如此调整,吉签多达56个,中平之签降为24个,而凶签只剩下20个。
淸末以后出版的多种《关帝灵签》,其断语大都与经训本相同或相近。只有宏大本的断语与全书本相同。本书下卷采用的是经训本的断语体系。
3.签题
在敦煌卜卦法里,已开始用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卦名,如周公卦、子推卦、孔子卦,等等。这一传统也被古人用到了签占文化里。经训本《关帝灵签》为每签都配上了一个诗题即签题,它们大多以家喻户晓的名人故事为题。例如第一签签题为“十八学士登瀛洲”,第六签签题为“相如完璧归赵”等。签诗使用诗题即签题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效果。
《关帝灵签》使用签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卜签的文学性,而且,各个寺庙在制作签单时,如果再为这些签题即名人故事配1:面,犹如南宋《天竺灵签》那样,则会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卜签内容史容易为普通信众所接受。
一般来说,古代文人引用成语典故时,往往喜欢蜻蜓掠水,点到为止,以此表示学问坚深。这种行文习惯其实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之上,即读者与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与此有所不同,签诗作者创作签题时,明确标出了成语典故所涉及的主人公的名字。这样,不仅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加深了解签题中的成语典故的含义,同时,还扩大了人们的想象范围,使求签者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联想到主人公其他一些事情,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4.签诗
《关帝灵签》的签诗都是七言四句的歌诀样式,它们大多押韵合辙,朗朗上口。签诗是签占文化的灵魂。一套卜签设计的是否成功,关键决定于签诗的优劣。
《关帝灵签》的签诗,大多都和签题有着密切关系,它们或者是围绕着签题展开叙述,或者是针对着签题有感而发。例如第九签《张京兆画眉》:“望渠消息向长安,常把菱花仔细看。见说文书将人境,今朝喜色上眉端。”其中首句“望渠消息向长安”,便是由张敞曾经做过首都长安的行政长官——京兆尹,引申而来。次句“常把菱花仃细看”,则说的是张敞夫人对镜化妆,张敞亲自为其描眉之事。百昏签诗,大多类此。
5.圣意
在其他一些卜签类型里,解说或注释签诗的签文一般都没有专门称呼,只是用“解曰”二字简单标出。南宋《天竺灵签》在结构上有所创新,除“解曰”之外,又增加了“标解”这一内容。《关帝灵签》的“圣意”部分,在结构上吸取了《天竺灵签》“标解”的精华,形式上也采用三言格式,只不过句子比《天竺灵签》有所减少,由十一句改成了八句。例如《关帝灵签》第一签的“圣意”是:“功名遂,福禄全。讼得理,病即痊。桑麻熟,婚姻圆。孕生子,行人还。”
“圣意”是以关帝的名义,对人们最为常见的若干事项进行分类式的定性判断。由于明清以后,关帝已上升成为中国人的至尊之神,所以,“圣意”就是“神意”,“圣意”即为“天意'比起“解曰”或“标解”这些普通名词来,改称“圣意”的最大好处,就是给解说文字也镀上一层金粉,使得它灵光四射,非常具有权威性与穿透力。
其实,人们到寺庙抽签,所占之事归纳起来,无非是以下几大类型:(1)占问功名;(2)占问福禄;(3)占问官司;(4)占问疾病;(5)占问财利;(6)占问婚姻;(7)占问子息;(8)占问行人。
敁然,《关帝灵签》每签的“圣意”部分,虽然只有24字,但是却涵盖了以上各类占问之事。因此,每个占卜者从中鄧可以找到与自己所占内容有关的“圣意”。这就使得《关帝灵签》比其他卜签更具有针对性与真实感。《关帝灵签》之所以被人们奉为神签,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的“圣意”部分设计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gdlq/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