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全 佛经大全 藏传佛教 佛教音乐 佛教电影 佛教故事 佛教圣地 经典名句 佛像图片 佛教常识 佛教宗派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教音乐 >

佛教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十二因缘说

2014-03-09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教音乐

佛教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十二因缘说

(1)十二因缘说。佛教把人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五取蕴”,也就是说,人生痛苦的直接原因是有“生”,生是苦的开端。佛教又把人生划分为许多部分,有五分、九分、十分和十二分等说法。“分”也称为“缘”,如五分即是五缘。其中论述得较多的是北方所传的十二分,也称“十二因缘”或“十二有支”,此为后来大乘佛教所肯定。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详见“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为依次而序的十二个环节辗转感果所以称为因,互为条件所以称为缘,合称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强调十二个环节按顺序组成因果循环链条,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没有获得解脱前都依此因果律,“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小乘佛教认为,在十二因缘中,前两个因缘无明和行是作为现在生存的原因,是厲于过去(前世)造“业”所招的果;中间八个因缘即从“识”至“有”是就现在的存在说的,其中识、名、色、六处、触、受是由过去的无明和行所招致的现在五果,爱、取、有是现在的三因,即招未来果的原因;而最后两个因缘即生和老死则是属于未来,表示由于此生贪着生存即爱、取、有所招的下一生的果。这样,十二因缘包涵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两重因果,称为三世两重因果。后来,大乘佛教又发展为两世一重因果说,即以十二因缘的前十个因缘为过去的因,后两个因缘为现在的果;或者以前十个因缘为现在的因,后两个因缘为未来的果。

据佛教史记载,释迦牟尼在快得道成佛时,从逆观十二因缘,即从后往前推,从老死逐渐逆观到无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生现象的真正原动力和人生痛苦的最后总根源是“无明”,即对人生实相的肓目无知。如果能正确认识人生的实相,认识十二因缘的实相,就能火尽无明,没有无明也就没有行,直到没有生和老死,一切痛苦也就都没有了。这也就达到了超脱生死的涅槃境界。

(2)业报轮回说。释迦牟尼还把十二因缘和业力、轮回的思想联系、统一起来、用业报轮回说来说明众生的不同命运。在释迦牟尼时代,印度思想界有轮回说与反轮回说两种尖锐对立的学说。轮回,“轮”是车的轮盘,“冋”指车的转动。轮回比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般。当时主张轮回说的观点主要有:婆罗门教宣传梵神是创世主,人的灵魂是梵賦予的,梵是“大我”,人的灵魂是“小我”,灵魂属于心脏。人若能在森林中修习禅定净化灵魂,以苦行排除各种物质欲望,并以祭祀向梵赎罪,那末死后灵魂就能和梵同住,否则下世就会落到比现世更为低下的境界。瑜伽派反对灵魂从梵神转变而来的说法,认为人的灵魂是独立的、不依附于神的,称为“神我”。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yy/673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佛教的起源与基本名词、佛教的起源
中国佛教:佛教传入、佛教发展
四向四果与菩萨果位,修行的过程与结果
佛教与无神论,世界并非神所创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