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华严经 楞严经 金刚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六祖坛经 观音经 药师经 大藏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遗教经 普贤菩萨行愿 四十二章经 八大人觉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经大全 > 佛遗教经 >

开示无常

2014-12-02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遗教经

  开示无常

  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忧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牢强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生老病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世尊为了使在场的弟子们都能得到坚固的道心,所以用大慈悲心再次向大众开示:你们诸位比丘,不要再怀着忧愁苦恼,即使我住在世间一大劫,也会有要入灭的一天,如果只有聚会而不离别,终究是不可能的。而自利利人的法,我已经都讲了,就是继续久住下去,也没什么益处。应得度的人,不论是在天上或在人间都已经得度了;还没得度的人,也已经种下了得度的因缘。从今以后,凡是我的弟子们,应该把我所说的法,辗转实践,那就等于如来的法身常在而永不消灭。

  因此,你们要知道,世间都是无常的,有聚会必有离别,所以不要忧戚悲苦,世问的现象就是这样,你们应当勤奋地精进,早日求得解脱,以智慧的光明来灭除种种愚痴的暗钝。世间实在是非常危脆的,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牢固坚强的。我现在能够入灭,就好像除去了一场大病,这个应该要舍弃的罪恶之物,名字叫作身,是被淹没在生老病死的大苦海中。一位有智慧的人,当他能像杀怨贼一样地把它灭掉时,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这段话是真实地显现出佛的大慈悲心,因此说是大悲的佛、大悲的世尊以大悲心来说出他最后的遗教。他为我们点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佛所说的“三法印”:无常、无我和涅巢。三法印必须扣紧无常来讲,知无常就能知无我,能实证无常、无我就能证得涅粲寂静。所以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出三法印的名称,但其内容就是要告诉我们, “三法印”的事实才是绝对真理,亦是佛法的准则。

  佛以他自己来示现无常,又从无常舍去我执,执什么?执世间法以及执肉身为我,如果透视世间无常的真相,透彻了知自己的身体一定会死,死就等于杀掉怨贼一样;因为以佛的智慧,观察、体验到众生的我见中,身见是最强烈的,所以,看到世间一切现象的无常,再实证自己必须舍弃这无常的色身,那就是无我,如此而生大欢喜,为什么呢?因为已入涅架寂静了。所以,这段话非常重要。

  另一点是指出和显示出佛是有大悲心的,所以成佛之后到涅粲之前,一直都在度化众生,甚至在涅粲之前,还要交代弟子们,辗转地修行佛法,使佛法永远住世,等于是如来法身常在。

  如来以法为身,如依肉体为身的话,佛涅粲后弟子们就无处可依止了;如依止如来所说的法,则永远不会落空。这里点出了佛的智慧和慈悲所以能常留世间,必须要靠佛弟子们的自行化他,才能使佛法永久住世。

  整部《佛遗教经》都在教导比丘们要修持戒、定、慧,但最后则说明:有智慧的人一定与大悲心相应,而大悲心又从哪里表现出来呢?要从以佛法利益众生中来实践,即叮咛弟子们有智慧之外,还要有慈悲,以此结束了佛陀最后的遗教。

  大悲心,通常讲慈悲心。佛为众生拔除苦恼谓之“悲”,令得安乐谓之“慈”。对一切众生不论怨亲,平等救济,叫作“大慈悲”,简称为“大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说普遍的、永远的、无限的、没有一点条件的救济众生。不为什么而救济叫作“无缘”;众生是诸佛白性中的众生,诸佛是众生自性中的诸佛,叫作“同体”。

  法身常在,有几层不同的意思:1.以如来所说的法义、法门和道法为如来身,亦即“以法为师”,就是以佛的法身为老师,所以只要佛法留驻世间,就等于如来常住世间;2.如来以法性为身,诸法自性即是空性,空性遍一切时空,所以也是常住的,不仅是诸佛有此法身,一切众生也不离此法身;3.实证一分无我的空性,断一分无明,就名为法身大士,这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

  在根本佛教所讲的法身,应是指第一种,以如来所说的法为“如来法身”。佛入涅槊后,即是自性本空的法性身,只要众生信佛学法,而发电离心和菩提心,就是在亲近佛的法性身,即知是与佛的法性身同在;如悟见空性,则是亲见如来法身。

分类标签:佛教遗经开示无常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fyjj/892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勉求出离
两类弟子
真实四谛
反覆叮咛
离诸戏论
智慧明灯
修习禅定
策勉精进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两类弟子
佛遗教经 内容大要
智慧明灯
佛遗教经 译者
《佛遗教经》的注释
所持戒相持
缘起
以戒为师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