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华严经 楞严经 金刚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六祖坛经 观音经 药师经 大藏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遗教经 普贤菩萨行愿 四十二章经 八大人觉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经大全 > 佛遗教经 >

知足安乐

2014-11-27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遗教经

  知足安乐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憨。是名知足。

  你们诸位比丘,如果真的希望解脱一切烦恼之苦,应该观想知足,知足这种观想法,就是富贵快乐安稳的着力处。知足的人虽然赤贫如洗,睡卧泥地,也还觉得非常安乐;不知足的人虽然上了天堂,也不会满意。因此,不知足的人,常常被五欲之毒所牵引,而被知足的人所怜悯。这叫作“知足”。

  这是跟上一段的少欲密切衔接的,仅仅要求少欲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要加上另一种观念和方法,来帮助自己达成少欲乃至离欲的目的,那就是“知足”。一般人很难确定什么叫作够、不够,什么叫作满足、不满足,往往一时间的够,只是当前所追求的;一时间的满足,只是当前所需要的。然而,所谓“欲壑难填”,当前的满足,并不等于永远能满足,他会考虑到:现在拥有了,未来是否也还会拥有?在此处拥有了,在别处是否也能拥有?我个人拥有了,我的家人是否也能拥有?我活着的时候所拥有的美名,死后是否仍会留芳百世呢?……因此,实在很不容易达成知足的目的。所以必须时时观想自己“有也足,无也足;多也足,少也足;好也满足,不好也满足”,这是一种内心自求安乐、稳定、自在的最好方法。

  知足,并不等于没有进取心,并不就是什么东西都不要,而是现在我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不为未来忧愁,未来还没有来,可以为未来作准备,但不要为未来担心;要为其他人准备,但不一定要为自己准备,但自己却也一定受惠。如果能这样,则随时是自在安乐的解脱者。否则,如果认为反正我什么都不要,知足就可能会变成消极而什么都不做了,事实上,最低限度的吃饭、睡觉都还是需要的,不可能什么都不要。

  所以,知足应该是随缘努力、精进不懈但又随遇而安。人家给我的待遇好,很好;待遇差,也很好。昨天可以住在五星级的饭店中,今天可与乞丐同住,因此出家人是“上与君王并坐不以为贵,下与乞丐同行不以为贱”,这就是“知足”。

  一般佛教徒倾向于什么都不要,这样对初学者而言是对的,应该如此;但如果为了让佛法久住世间,普遍弘扬,成就众生,就不能一直以贫为富,以富为烦恼,这种观念不一定是对的;但若一味追求富贵名望,则又是多欲而不知足了。

分类标签:佛教遗经知足安乐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fyjj/888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勉求出离
开示无常
两类弟子
真实四谛
反覆叮咛
离诸戏论
智慧明灯
修习禅定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所持戒相持
佛遗教经 译者
以戒为师
智慧明灯
佛遗教经 内容大要
缘起
《佛遗教经》的注释
两类弟子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