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华严经 楞严经 金刚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六祖坛经 观音经 药师经 大藏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遗教经 普贤菩萨行愿 四十二章经 八大人觉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经大全 > 佛遗教经 >

对治嗔恚

2014-11-2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遗教经

  对治嗔恚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你们诸位比丘,假如有人用刀把你的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时,你应当收摄自己的心,不可以生起嗔恨;也应当守护你的口,不要发出恶言。如果你放纵嗔恚的心,就自己妨碍了道业,也会失去功德的利益。

  忍的功德,要比持戒的苦行更为重大,如能修忍,就叫作有力大人;如不能像饮甘露那样地欢喜忍受恶骂的毒,就不能称作入道有智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嗔恚的害处,能破坏各种善法,也会破坏美好的名声,今生乃至后世,大家都不喜欢遇到嗔恚的人。应当知道,嗔一L,LL猛火还要可怕,应当时常防护着,不要让嗔火攻心。

  抢夺一切功德的贼,没有再比嗔恚更厉害的。要知道,在家的白衣,因为享受五欲,不是修解脱道的人,自己无法克制嗔心的产生还可原谅;至于你们出家修道,应是无欲的人,如果还怀嗔恚之心,实在是不可以的,譬如在清冷的云层中而发生霹雳大火是不应该的。

  这段经文,是和前面连贯下来的,先说明持戒所需的戒相,然后着重五根不受五欲,并且要约束自己不可贪食、贪睡,这些都属于三毒中的贪之一类,在贪类烦恼中,饮食和睡眠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做为一个在家人,可以享受声色犬马、饮食男女等五欲之乐;而做为一个比丘,则必须持戒,因为受到戒相的约束,不可能享受贪取俗人的五欲之乐,但因为还有身体,有身体就有五根,只要五根还在,自然就会受到种种五欲的刺激和诱惑,因此,《佛遗教经》教导比丘要防护五根,不去追求贪著五欲,这又必须先从心上做一些工夫。

  出家人以乞食为生,身无长物,也不可置产业,唯一可以满足身体的享受,就只剩下饮食和睡眠了。贪求口腹之欲,见到好的饮食就喜欢,或专门去乞讨美味精致的饮食,如此虽未犯戒,但对增长贪心而言,则是很大的过失。一旦吃饱后,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睡眠对懒人而言,是永远不够的,懒人意志力薄弱,运动量不够,体内氧气不足,所以常常昏昏欲睡,因此佛说睡眠是毒蛇,就是要破除比丘们最后的贪著。

  贪的问题解决之后,接着讲到嗔,这是从一个人的身心状态自然反应出来的问题。往往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甚至很少有贪念,而且精进于苦行(头陀行)或禅定行,不贪著名闻利养乃至饮食睡眠等,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果没有调好自己的心,就很容易产生嗔念,所谓“嫉恶如仇”,遇到看不惯的人事物,马上会起嗔恨心,口出恶言,指责批评,甚至于毒骂;这种修行人,是缺少忍的工夫,也可说是没有智慧、没有慈悲的人。虽然他是精进行道的人,但心却如猛火般刚烈,碰到什么都会燃烧,不但将自己的功德、人缘都烧掉,甚至连三宝的形象也会被烧毁,所以佛陀要在诫贪之后,特别接着诫嗔。

  在家的白衣贪著五欲,当然也会有强烈的嗔心,不过嗔心却不一定和贪心成正比,特别是有些人会为了贪而不让嗔心显露出来;倒是刚愎自用、守身如玉、孤芳自赏的人,很容易表现出嗔恨心的习气,一个修行的人,如果变成这样——贪心不强却瞑心猛烈,那是很可惜的。在修行人之中,经常发生这种现象,所以佛陀特别教诫大家要多小心,所谓“一把无明火,焚烧功德林”,一般人都会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更何况是修学无上解脱法门的人,如果不诫嗔心,不除恚念,就会自毁毁人,还会让三宝受损。

  其实,嗔和贪是有连带关系的,某些精进修戒定的人,为何会生起那么大的嗔恨心呢?那是因为自己一方面有戒相的约束,一方面又怕舆论的批评,为了自己的面子,表面上不敢有贪,但潜意识中贪的力量还在,因此当他看到自己能约束自己时,就想别人为什么不能做到?而自己不能要这些东西,别人又为何能要呢?于是嗔心就起来了。因此修行人嗔心特别强的原因,其实是和贪念有关的,这必须非常谨慎。不要以为有嗔心而无贪心,还是在修道,其实有嗔心就与道不相应了;真正有智慧、有慈悲的人,应是无贪亦无嗔。

  在团体中,往往为了息事宁人而满足某些人的贪心,主要是不让他生起嗔心,因为如果有人起了嗔心,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影响了全局。如果一时间少量地满足对方的贪欲,使他不生起嗔心,以顾全大局为重,让对方也不致于做大坏事;否则,嗔心一起,很可能会玉石俱焚,两败俱伤,所以嗔心实在比贪心更可怕。

  节节支解,意谓有人用刀或剑把你的身体一部分一部分、一块一块地割下来,譬如五官的眼耳鼻舌、身体的手脚背腿等,一样一样地砍截切割,这叫节节肢解。被一刀砍死,或许还没那么痛苦,节节肢解则是非常难受的,在这种情形下,还能不起嗔恨心,这是比丘所应该学的。有一则佛陀本生故事:即释迦世尊往昔生中,曾是忍辱仙人,遇到一位歌利王把他活活支解,但他没有生起嗔恚,所以称作忍辱仙人。这则本生故事在《涅粲经卷三一》、《大智度论卷一四》以及《金刚经》中都曾被引用。

  忍,六波罗蜜的第三项,不论声闻或菩萨,这都是必修的法门,即对怨害不回报、不起嗔。

  有力大人,凡夫以征服、战胜他人为有力的勇士,圣贤以让人、容忍为有力的大人。

  甘露,梵文amta(阿密哩多),是印度传说中的一种饮食,又叫作“天酒”或“美露”,味甘如蜜,诸天以此为食而长寿,所以又称为“不死之药”。佛经中常用甘露来形容佛法的功能,名为甘露法食。

  白衣,这是佛世印度对俗人的别称,因为印度的婆罗门以及俗人都穿鲜白的衣服,而出家沙门都穿染色衣,又名缁衣。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fyjj/886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对治骄慢
诫多求供养
折伏其一也
当制五根
供养
所持戒相持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